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人力資源發展的意義


壹、前 言

貳、人力資源發展的定義

參、人力資源管理與人事管理的區別

肆、求才、用才、育才、留材的探討

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3P

陸、人力資源發展的趨勢

柒、人力資源發展的未來衝擊

捌、結 論




壹、前 言

人力資源發展(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HRD)這個名詞自1970年代以來,開始被廣泛的使用。HRD比較重視個人的發展,是從個人內在配合組織外在發展。 進一步地說,組織的成長是配合個人能力的發展。使人適其所,盡其才;物暢其流,盡其用,就是人力資源發展的要義 。 近年來,人力資源(HR)工作的重心演變,由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HRM) ,逐漸進展到更積極的人力資源發展(HRD) ,以追求組織與個人之間更高的效率與更大的效益。
人力資源發展HRD的核心本質,對個人而言,就是追求所謂最佳化的適性(Adaptive)發展,亦即根據其個別天賦、興趣、人格特質的適性發展。對組織(企業)而言,則能夠選擇並留用更多較適合的人才,使得組織內耗的可能性大幅降低,而擁有更主動積極的動力,能夠創造更佳的績效 。
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強調外在組織的需要,配合人力的提升與運用。從人員招募甄選、任用安置、訓練發展、績效考核、激勵措施、離退等一連串跟人力資源有關的活動。人力資源管理偏重「員工」從進用、薪酬、福利、績效評估、到離退的一連串過程。 人力資源發展HRD,偏重培訓發展、能力提升。一般包含了組織發展(OD)、部門或員工訓練發展(T&D)、員工個人職涯發展(SD)。人力資源發展則偏重從組織、部門到員工個人的能力提升過程 。HRD的定義是「一種策略方法來系統化的發展和人與工作有關的能力,並且強調成組織和個人的目標。」

貳、人力資源發展的定義

人力資源發展是聶德勒 (L. Nadler)在「美國訓練與發展協會」於 1969 年在邁阿密召開的研討會上,首次正式使用。其概念卻早已涵蓋在訓練 、訓練與發展 、教育與訓練等字義中。將人力資源發展界定為在一段時間內,作有計畫 、有目的的學習,以提高工作的表現。後來史納德等人採用較為具體和寬廣的觀點,也就是使用行為科學有關的技術或理論,以增進人的價值。人力資源已成為一種促進工作表現,用以配合組織需要的發展概念,包含了三項主要工作:1.繼續不斷的評估員工所需的工作能力。2.舉辦充實工作能力的活動,例如員工的教育與訓練,提高工作生活品
質方案等工作。 3.確定目標是否達成的評鑑 。

許多企業都設有人力資源發展部門,但只有名稱有跟上時代,實際上是做人事相關事宜。簡單來說人力資源發展就是要適才而用,不是只管報到、請假、離職。福特汽車在面試時就已經規劃過未來5、10、15年的發展 ,並且每年都有全方位評估 ,評估後安排練課程 ,確認人力與公司未來發展的契合度 ,而非等到公司缺人的時候再徵才。過去的人力資源部門僅設有人事部門,現在許多公司將人事部改為人力資源部。
人力資源部可做的事遠比人事部更寬展,除了負責新人招募、內部員工作績效評估外,還要負責規劃教育訓練課程,讓公司所有的人力都能向上提升。是企業內部的員工「靈魂工程師」。人力資源部門經理,是人力發展事宜的統籌者,讓人力達到最高效能,從各個面向來了解、配置最恰當人力、工作職掌設計、績效評估方式、有效人力及發展等,都是人力資源的工作面。 人力資源部門經理每天接觸公司同仁,公司裡的人際關係問題複雜巧妙,人力資源經理在處理『人』的各項問題時,需要多加謹慎,以愛心、耐心、細心、同理心來思考同事立場,確實找出問題癥結 。人力資源經理可說是公司內部的「心理輔導師」。人力資源經理不但要面對公司員工種種問題,更須不斷進修,加強人力資源方面的專業知識,如此,才能掌握公司長遠的發展精神,以圓融、精準、平衡地處理各項事情,讓人力資源達到最高效能。
參、人力資源管理與人事管理的區別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深受經濟競爭環境、技術發展環境和國家法律及政府政策的影響。它作為近20年來出現的一個嶄新的和重要的管理學領域,遠遠超出了傳統人事管理的範疇。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不單完成企業的生產、銷售目標,還要培養一支為實現企業組織目標能夠打硬仗的員工隊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
人力資源管理以「人」為核心,強調一種動態的、心理的、意識的調節和開發,管理的根本出發點是著眼於人,其管理歸結於人與事的系統優化,致使企業取得最佳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人事管理的特點是以「事」為中心,只見事,不見人,只見某一方面,而不見人與事的整體、系統性,強調事的單一方面的靜態的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
人力資源管理把人作為一種資源,注重產出和開發。是工具管理者可以隨意控制它、使用它。是資源,特別是把人作為一種資源,小心的保護、引導、開發,重視『人』的資源性管理。
21世紀的管理哲學是: 「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終解放管理者自己」。人事管理是把人設為一種成本,將人當作一種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在於制訂人力資源規劃、開發政策,側重於人的潛能開發和培訓,同時培訓其他職能經理或管理者,提高他們對人的管理水平和素質。人力資源管理的職能,是從各組織中的人事部門逐漸成為決策部門的重要夥伴,從而提高了人事部門在決策中的地位。「人事管理」是某一職能部門單獨使用的工具,似乎與其他職能部門的關係不大。

肆、求才、用才、育才、留材的探討

一、在求才方面: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特質偏重擅於思考、反省學習、政治敏感度高、具資訊科技知識等。求才制度是應該是朝向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所提出之「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來建構。知識工作者意味一個能夠分析、應用資訊,並能創造知識以提供良好之決策方案之人員,不僅能將資料與資訊轉化為有意義的知識,並具有同時解決結
構性與非結構性問題之能力。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管理界推崇的部分是他的原創概念,如:「目標管理」、「顧客導向」、「知識工作者」、「後資本主義社會」等。
因其對管理學的獨到創見,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他人給予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肯定:
1、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曾大力向政府官員推薦杜拉克的管理著作。鄧小平更把本書的內容摘要出版,成為政府官員必讀之作。
2、英特爾總裁說:「彼得杜拉克是一盞指引我們的明燈,他的著作讓我們走出迷霧找到方向。」
3、美國商業周刊稱讚他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
4、華爾街日報:「杜拉克是企業管理的導師」。

領導現代管理主流的「杜拉克十大兵法」 : 01、【分權與授權】才能引發學習動機。 02、用成效來管理,用目標來管理,而非用監督來管理。 03、不連續時代的現象:知識產業時代的來臨,全球經濟取代個別經濟,
政府魅力式微。 04、不創新的風險,比創新高很多。 05、顧客是企業存在的目的。 06、管理者的三大使命:達成目的、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履行社會責
任」。07、公司經營不能炒短線。 08、企業組織要化社會問題為商機。 09、組織的目的不在管理人,而是領導人。 10、家族企業妨礙企業進步。
二、在用才方面:
1、首要改變組織文化,逐漸培養對知識開放、相互信任、分享交流及鼓勵學習之組織文化。
2、建立尊重知識與專業之組織文化,降低權威、政治之不當干涉之惡習。加速知識分享效用,淡化部門專業分工色彩,落實工作輪調,使各專業人員培養通才視野。從事自行研究之成員給予較為具體之獎勵。

三、在育材方面:
1、人力知識資源相較於其他組織資源有較高之維護成本, 站在「知識折舊」的觀點,如果不加以維護,知識創造力勢必降低。
2、主要的維護機制來自訓練與教育,訓練可以維持基本工作能力於不墜,教育才能真正厚實知識創造能力,二者不可偏廢,並且不可混淆二者功能。
3、規劃各階層人員對於知識經濟理念與未來環境變化趨勢之再教育,體察環境變革及科技發展脈動與組織和員工的需求,協助員工與組織共同學習,並運用各種策略、制度與方法,以達知識之傳承,進而創新知識。

四、在留才方面 :
1、新世代員工體系以工作與退休保障等安全需求為主要考量,工作本身要具挑戰性、能增進自我成長等,才是新世代更重視的價值。
2、因此透過工作設計、工作豐富化等,增加工作內容在報酬的方式,重新調整組織成員工作內容及界定新角色。
3、透過「遺物存檔」觀念來進行知識管理,包括「離職面談」,鼓勵離職員工能對上司、工作領悟、同事關係提供回饋意見,詢問其有關報酬、收獲、工作環境等之滿意程度,建立「離職員工資料庫」,將此資訊分享給所有組織成員。

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3P

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人力資源很重要,管理職能有 3P【崗位(Position)、管理績效(Performance)、管理薪酬(Pay)管理】,佔據了中心地位,成為實施科學管理的基礎 :


一、崗位(Position)管理:
崗位管理為員工設計成長的舞臺,是整個企業管理的基礎分為崗位設計、崗位分析和崗位評價三個步驟:
1、開展崗位設計,確定新企業的機構、崗位及流程。根據企業發展狀況對現有的崗位和流程進行優化。
2、進行崗位分析,形成崗位說明書。包含的內容有崗位在組織中的地位及其他崗位之間的工作關係、職責、任務和工作目標。
3、進行崗位評價,對各個崗位在組織中的作用、價值做出評價,為薪酬管理提供依據。
 
二、績效(Performance)管理:
績效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中難度最大的一項工作。
績效考核指標的制定非常複雜、繁瑣,要制定出一套 科學、合理且操作性很強的績效,還需加強對考評人員的培訓,減少考評的誤差,做好考評結果的溝通,減少因考評引發的矛盾。
運用好考評的結果,使其與獎懲掛鉤 、薪酬掛鉤, 與企業計劃和戰略掛鉤,讓績效管理真正為企業發展 提供動力。   
三、薪酬(Pay)管理:
公司能凝聚在一起的凝聚力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金錢,一是人力管理。對企業而言,薪酬是企業的運營成本,成本不能超出員工創造的價值,否則企業就會虧損。
企業如何進行薪酬管理,反應了決策者的價值觀,如能長期積澱,還會形成特定的企業文化。薪酬管理關係到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敗,從業者有必要在薪酬管理上多予重視。 

陸、人力資源發展的趨勢

一、影響人力資源發展HRD趨勢的重要因素:
1、企業組織與文化的影響 。
2、政治、政策、法令影響決策者、企業員工的特質及過去HRD的歷史,企業未來發展目標。
3、教育政策與措施的影響 。4、人口結構的影響:改變的力量有銀髮族的增長,出生率的降低,週
期性的生育風潮男女比率的改變。

二、人力資源發展的趨勢轉變:

1、外籍勞工的引進與雇用。
2、僱用或保留銀髮族勞工。
3、女性勞工的僱用。
4、暫時或部分工時勞工的僱用。
5、殘障勞工的僱用。
三、人力資源發展的趨勢下所面對的重要議題:

1、新勞工族群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忠誠度 。2、生產附加價值 ,提高品質 ,顧客滿意 ,工作與生活品質 。 3、人性化的工作環境 。4、員工參與、授權 。5、環境維護與資源保育 。
柒、人力資源發展的未來衝擊

在當今的工商界,人力資源管理已經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人力資源的管理者們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大責任和挑戰,而充滿了困惑與思索。人力資源的未來衝擊已經成為人力資源管理者,乃至企業領導者在構建企業競爭力,謀劃企業戰略時,必須首先思考的問題 。
社會新鮮人乃至大學生、高中生,都是適性力資源發展計劃中必須培養的對象,需要人力資源做為人才資本的企業或單位,政府的立場是要主動配合。政府、企業單位與學校三方面,都能夠暫時放下本位主義,不再只著眼於¡應變、對策¡的短線作為,而能夠進行戰略層次的深度探討,對於社會、企業、個人未來的發展方向建立共識,就不會有太多落差或者各自盲目發展所造成的內耗。
多元智能與人力資源發展:

所謂的能力(competence)有天賦、有知識、有經驗,天賦所指的,可以用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迦納(HowardGardner)的理論,每個人都具有八大多元智能的潛力傾向,當然還有專注力、洞悉力、記憶力等等不同面向的天賦,包括了健康商數(HQ)、智力商數(IQ)、創造力商數(CQ)、科技商數(TQ)、情緒商數(EQ)、逆境商數(AQ)、道德商數(MQ)藝術商數(AQ)每個人的天賦不同,都擁有自由意識、自主意志。
天賦只要不斷的練習,就會增加、改變或改善。知識可以用學的來增加,而用習來深化,甚至內化,而天賦和經驗也可以依靠不斷的習,而強化或增加。能力的測評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學習成就與能力的測評方法可以更多元的瞭解自己。捌、結 論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人類因為會思考,而與動物有所不同。
在組織中,每一個人能有所省思,從「心」做起,深層變革,與人合作,以完成既定任務。
人力資源發展HRD不僅涵蓋傳統的人事管理的功能而已,更進而重視員工的個人價值,強調策略性的運用,協助組織目標的達成,讓組織在瞬息萬變中仍能屹立不搖。

E世代青少年的人力資源


壹、 前 言

貳、 青少年的世代

參、 從X世代族到草莓族

肆、 草莓族讓開,啃老族來囉

伍、 青少年失業狀況與問題

陸、 臺灣地區青少年就業的方案與措施

柒、 促進青少年就業的工作重點

捌、 未來青少年(新台灣之子)的隱憂

玖、 E 世代青少年的人力資源

拾、 結 論


壹、前 言
青少年勞動市場的最大特質,在於從學校到工作職場的轉換,因對職業世界缺乏認識,故在離校覓職時,花費在求職工作時間較成年人為長。青少年較缺乏工作經驗,無法馬上進入情況,較需一段學習適應過程,較無法受到雇主青睞,以致就職不易,而且容易被視為邊際團體,裁員時的首批考慮對象之一。
貳、 青少年的世代
以下將簡介青少年的世代與青少年就業與失業等問題與因素作一探討:
從政治開放,民主自由、到經濟改革及兩岸的政事。導致晚婚、遲育,少子化、多元家庭生活形態的興起。少數人們的觀念由敬老轉變為尊幼,甚至形成兒皇帝、兒皇后的現象,家庭中的每一個小孩均得到父母雙方的疼愛及經濟的支持,甚至加上四個內外祖父母。即所謂的四、二、一家庭。
這群溺愛的世代、沒有經歷戰爭,天災、人禍,從1960出生的X世代,1970的Y世代,1980的草莓族,1990年的水蜜桃族,乃至公元2000年的「千禧之子」,他們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代」,因為他們擁有最豐富的社會資源。父母親盡其所能的給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關懷與愛,由關愛、溺愛、寵愛、變成了「易開罐的愛」,即廉價、易開、隨手可得。正因為他們要什麼有什麼,有任何願望都可以立即實現,就變得他不再需要學習人際互動中、如妥協、溝通、分享、互動等重要的特質。

民國70年次(1981)以後的青少年,社會上對其觀感總是貼上標籤「抗壓性低、穩定性不足、自以為是」等負面評價,【草莓族】彷彿成了民國70年次以後出生者的原罪。
但104人力銀行行銷處總監邱文仁表示,七年級生的表現是兩極化的,好的,超級優秀上進。差的,醉生夢死、毫無自信。
參、從X世代族到草莓族
近年來,時尚新名詞真叫人目不暇接。台灣的「草莓族」、「月光族」、「生白族」、「水蜜桃族」、「布丁族」、「豆腐族」、「尼特族」、「煙火族」,中國大陸的「啃老族」。
【尼特族】在台灣有時會被媒體當成宅男使用,容易造成與專業的御宅族混淆不清的情況。
【草莓族】,就像草莓一樣,有著光鮮亮麗的外表,但不耐放、不持久,一碰即軟,一軟即爛。
【月光族】是指台灣青年中有一小部分人,不論從事什麼工作,他們都會將每月的收入花光。「月光族」一般都是年輕一代,他們與多數人所倡導的勤儉節約消費觀念不同,只要吃得開心、穿得漂亮,根本不在乎錢財,儘管收入並不豐厚。當中許多人喜歡追逐新潮,愛打扮、購買漂亮服飾。 【月光族】進一步成為【生白族】==生活白癡族。據媒體統計,有相當數量的台灣大學生不會洗刷碗筷、沒有疊過被子,甚至不會繫鞋帶。很多台灣大學生在家從不做飯,一般都出去吃或叫快餐外賣,連碗筷都用免洗的,吃完後經常將碗筷和剩飯丟得亂七八糟,異味四溢。外宿時有父母去探視子女時發現沒洗的衣服都發黴了。

參、 草莓族讓開,啃老族來囉
在台灣,官方沒有統計數據,可能是不便公佈,流為政爭的口水戰。在民間調查中,發現40%~50%的大學畢業生曾經失業,其中60%~70%的失業者要靠父母接濟。大學畢業5年的年輕人,有7成受雇於每週工時40小時以上的全職工作,但也有2成的青年人擁有工作能力,卻放棄就業機會,寧願賦閒在家依賴父母。
試想孩子從小就事事家長做,處處家長呵護,造就了孩子「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孩子」的性格依附心理,孩子在精神上無法「斷奶」,經濟上難以獨立的情況下,容易導致任性,不能完全獨立,缺乏責任感的性格。在香港則稱之為雙失青年(失學兼失業的青年)。在美國稱為歸巢族,意指孩子畢業又回到家庭,繼續依靠父母的照顧及經濟支援。在中國被稱為啃老族,即畢業後未就業的20%~30%的未婚青年,有85%需要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份,甚至全部的生活費,也有稱之為「傍老族」。在台灣則被常稱為米蟲,早期也有人戲稱其為家裡蹲。

依個人參加各類考試、監考、陪考的經驗,常見年輕的考生,參加考試,由父母開著車載往考場,為其張羅休息區,準備食宿。若考上正式公教職時,衣、食、住、行仍靠著父母。將來成家立業仍與父母同住(或許沒有足夠金錢,買房子,小孩仍給「祖父母」帶),所賺的薪資仍為自己所有,為人父母者也不會求其所得。他們若是短暫的就業,這些「啃老族」所從事大多是靠吃「青春飯」的服務業,如售貨員,服務員、保險、行銷業務員。

伍、青少年失業狀況與問題
驪歌響應,又是新一波求職潮,甫踏出校園七年級畢業生全面邁入就業職場,企業主管是否又會以「草莓族」、「月光族」、「生白族」、「水蜜桃族」、「煙火族」或「啃老族」,來看待他們呢?
少數大學生畢業後無所事事,或是工作一個接著一個換;甚至上班一天後就宣告失蹤,當部門主管好不容易聯絡上後,卻換來一句『我以為我沒出現,你們就該知道我的意思!』許多企業主常常抱怨七年級生的工作態度。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說:「七年級生認為他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自己的工作態度。 」 【只硬不軟】。
七年級生的態度和是非價值常讓主管頭疼不已,104人力銀行行銷處總監邱文仁表示:『聽到或看到這些人的自白,往往不知道該不該稱讚他們勇於認錯的表現。』像許多人透過人力銀行求職後,卻爽約不前往面試,遭到人力銀行列為黑名單後,卻又態度軟化地回過頭請求原諒【硬了又軟】。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統計,台灣目前有高達四成五的大學畢業生曾失業,其中六成一失業期間會向父母親拿錢,稱為「啃老族」;另外有三成的大專生取得學歷後並未投入傳統就業市場、兩成選擇不工作、一成選擇非全職、臨時、派遣、論件計酬的「非典型」工作,稱為【飛特族】(Freeter)。

「飛特族」(Freeter,英文「free」和德文「arbeiter」的合字,意為「自由工作者」),這個名詞最初興起於日本1980年代經濟泡沫期,當時許多日本年輕人抗拒制式的職場,嚮往自由彈性的打工生活。表面上,看似自由無拘束的台灣「飛特族」,卻有和日本「飛特族」全然不同的心事,因為台灣的「飛特族」,多半沒有足夠應付社會變遷的能力,最後大多數「飛特族」,將會因年輕時追求一時的快樂,老年時就必須付出孤寂與貧苦的代價。
飛特族的現象,將使晚婚、不婚情況更為嚴重,養老的社會資本,也將會成為國家沉重的負擔、侵蝕國力。飛特族日增使得企業無法確保一定水準的人事品質,國家的社會年金保險、健康保險,甚至所得稅稅收來源都相形減少,形成日本社會的一大隱憂。
飛特族在年輕時跳來跳去,每個領域都去嘗試,有朝一日想重新進入組織,卻非易事,因為轉換太多行業,就無法讓人看見專業上的累積,飛特族要留意長期的生涯規劃。有別於“草莓族”的外表光鮮、本質易脆,或“月光族”的看近不看遠,每個月把錢花光光,這種新興的“飛特族”,重視自由,不求長久性的正職,只想自由打工,追求自主空間。

吳睿穎表示,這些小孩的童年正好是80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他們過著富裕的生活,加上少子化現象,父母親傾全力栽培小孩。父母照顧得太好,小孩失去奮鬥的目標,一旦有自主能力後,也難以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
另一個原因是,教改後,大學畢業生滿街跑,形成許多人搶一個工作職缺,如果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或是在工作上的成就感不如預期,很容易產生憤世嫉俗的想法,認為這個社會虧欠自己,於是索性不工作。
是什麼原因造成七年級生如此兩極化的表現,邱文仁與吳睿穎都認為環境與家庭教育養成的價值觀是最重要的因素。啃老族在家蹲得愈久,與外界隔離愈大,也愈容易失去就業競爭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能得到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少,就業也越來越困難;而長期處於社會邊緣,將導致他們的價值觀和主流價值觀的格格不入,給社會和諧,穩定帶來隱患。
陸、臺灣地區青少年就業方案措施
一、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青少年就業服務措施:

(一)、提供就業服務策略:強化就業服務,促進就業機會;開拓就業機會,協助適性就業。
(二)、實施「就業保險法」,提供就業諮詢服務;提供創業諮詢服務。
(三)、協助青少年創業;結合政府資源,建立就業服務網絡。臺灣地區青少年就業方案措施
(四)、加強民間策略聯盟,增加就業服務管道。
(五)、提供職涯探索策略,提供職業輔導,建立職涯規劃運用輔導資源,探索適性職涯。
(六)、提供職業訓練策略:提供職業訓練,提昇就業技能。
(七)、結合政府部門轉介需求,建置職業訓練機制。

二、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的措施:

(一)、協助青少年職業生涯發展:設置大專院校就業服務及生涯發展資源中心,建立聯繫會報及互動機制。
(二)、改善「生涯資訊中心」空間佈置與相關軟硬體設備,並促使各界多加運用;建置生涯資訊網,蒐集及整合國內外相關資訊並發行「生涯快遞」季刊。
(三)、辦理生涯輔導人員專業知能訓練;補助民間團體辦理生涯輔導相關活動;辦理企業女性職涯發展研習營。
(四)、規劃政府建立青少年從學校至職場間介面服務機制,以鼓勵企業及民間團體提供職場體驗機會,爭取國內外工讀、實習或建教合作機會,協助青少年利用課餘參與政府或企業工讀服務。
(五)、青輔會,工作重點於大專以上青少年及非營利組織之輔導,未及於高中、職以下青少年(教育別失業率最高的族群)。且缺乏青少年就業政策的統整機制。
(六)、青少年失業問題處理有直接關係的機關有教育行政體系、勞工行政體系及社會行政體系等,在青少年對政府就業服務強烈需求下,更必須強化各機關的密切協調配合。

三、青少年勞動市場政策主要包括六大範疇:

(一)、為弱勢青少年提早介入政策。
(二)、教育與訓練的多元發展。
(三)、改善就業能力與動員勞動供給的積極措施。
(四)、大規模創造與促進工作機會。
(五)、提供學校與工作橋樑的雙軌制。
(六)、離校者的安全網。

柒、促進青少年就業的工作重點 一、青少年個人方面:
失業青少年的次要原因既為「對原有工作不滿意」之自願性失業(占21.26%),要從青少年本身就業意願的提升,不能眼高手低,從基層腳踏實地做起的職業觀念。

二、家庭方面:
未在學、未就業青少年多有好逸惡勞的習慣,成就動機低落。家庭教育宜注意此種關聯性,以預防青少年對升學與就業的意願及行為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學校教育方面:
失業青少年以初次尋職者占絕大多數(42.76%),離校青少年由學校過渡到工作上的轉換過程中,依青少年學子的訴求對象經驗,仍以詢問學校老師,高於社會的就業服務機構。(高職生畢業後未升學直接就業者較常多)
學校在青少年職業準備課程的設計上應予重視,而不只是注重升學的輔導同時,與社會資源,尤其是就業服務機構的聯繫上更應主動積極,對於就業行政機關所發展出來的職業資料與職業心理測驗工具亦應作充分的運用。

四、企業(雇主組織)方面:
雇主團體的角色與功能,在求才方面,除顧及經濟成本外,亦需負擔一點社會責任,對於勞動市場競爭弱勢的青少年,能適時提供支援雙手,如工作經驗機會等,使其度過難關;經過經驗歷練而成為自己的正式員工與得力助手。

五、工會(勞工團體)方面:
工會組織的任務,是保障其會員的福利。會員如果失業,工會的力量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工會協助會員謀求新職,乃是工會團體主要工作之一。「工會法」第五條指出:工會任務之一為「會員就業之輔導」,對於失業人員「特種就業方案」的擬訂與實施,工會 組織應該盡其最大的努力,促其實現。
工會是最好的「聯絡人」,請求政府訂定有關法律、妥擬方案、撥款實施、促請企業管理人及事業主全力投入,盡量接納、訓練,安排參加此類方案的失業青少年。

六、政府方面:
政府對於失業青少年處理的相關政策方案措施之規劃上,宜注意其個別方案的「特殊性」、「專案性」、「集中性」等。弱勢青少年(長期失業、中途輟學、未在學亦未就業者)的照顧上更是需要政府的注重,甚至從社會政策觀點作獎助僱用。注重各種政策方案的評估工作,以促使其隨時修正更新,俾其適合社經發展背景與勞雇雙方之實際需求。

七、其他配合措施方面尚包括:
1、財經政策走向力求明確與穩定,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繼續改善國內投資環境,激勵民間投資與消費意願,並鼓勵如生物科技、光電、無線通信、休閒旅遊、福利服務等新興或重點產業之發展,以稅抵減鼓勵企業增僱失業勞工,開創更多適合專上青少年從事之就業機會。
2、對新興產業和區域特殊產業之人力需求,調整或開發訓練職類,大專以上不易就業青少年之專長補充訓練。
3、配合產業國際化趨勢,創建有利環境、放寬延攬外籍專門技術人才,引進外籍企業來台投資,與國外新知能,配合台商往外發展,提供國外就業相關資訊,協助青少年往海外發展,以增加青少年之國際觀。
4、擴大青少年的創業貸款,並給予適當的輔導,擴大目前既有的「微型企業創業貸款要點」適用對象,鼓勵青少年聯合參與青少年創業貸款。
5、政府對於創業者的輔導工作及必要的訓練更是要積極的推動。以創業服務、創業育成、創業基金三管齊下,建置創業知識資訊中心,舉辦創業、創新競賽,鼓勵、強化民間育成中心機制,搭起創業投資橋樑。
6、將創業成功所需之各環節,在創意激發、新產品、新技術、新事業發展到創投資金等各環節,都有具體輔導機制,給新興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的培育環境,解決國內青少年失業問題。
捌、未來青少年新台灣之子人力資源的隱憂
一、文化、社會階級與人口變遷:
移民問題也正在逐漸形成與發酵中,越來愈多的外籍配偶,越來越多的外籍勞工、看護等,正在逐漸吞噬者台灣,是注入一股新的活力,還是隱藏的社會問題,不出十年就要爆發了?
娶外籍新娘的台灣男性,有不得不的選擇歷程,台灣女性現實與台灣男性不積極不長進已經變成槓桿上的兩塊大石頭,造成的結果就是:外籍配偶進入台灣,生出了新台灣之子。
國家的根本就是在於人口,台灣的政治往往凌駕於法律,錯誤的人口政策影響的問題會隨者時間的拉長而成倍數增加,已經不是單純的治安面而已,是會動搖國本的爆炸性影響,想當然台灣的競爭力、經濟力要是不再,貧窮所衍生的社會問題自然增加。
二、文化、階級差異:
台灣的新移民是台灣男性,娶外籍新娘(東南亞及大陸地區)一起共組家庭、不離不棄。但是有不少比例的外籍新娘是無法融入台灣文化、只想賺錢回國的想法,那就不能算是新移民,至多只能算是新的打工方式,也因為有買賣,自然就會有階級差異。
『菲傭』本身就含有歧視的意味在裡面,這些『菲傭』經由彼此的『公園互動教學』,她們也發展了獨自特殊的文化、語言,來到台灣的移民,一方面要努力學習台灣文化,以求生存,一方面也不能忽略自己的原生文化,否則就會遭到孤立、甚至制裁。

三、認同感、歸屬感:

新移民想要獲得大家的認同就要努力,雖然她們還是一直被貼標籤,想要趕快取得居留權與身份證可以『合法工作』,賺夠了錢衣錦還鄉。新移民沒有歸屬感,自然不會愛惜、珍惜這片土地,新移民『忍辱負重』,逐步的完成她們的理想,不怕苦、不怕難,因為家鄉更苦、更艱難。
新移民的努力,不是台灣草莓世代可以應付的了的,自然的造成台灣這些大學畢業生的高失業率、啃老族、卡債族、打工族,消磨了台灣新生代的志氣,如果不是高科技的區塊苦撐,台勞輸出的日子指日可待。

四、新台灣之子的教育問題:

最新的數據顯示,平均四對夫妻中就有一對是外籍婚姻、七個新出生的嬰兒就有一個是外配所生,這些新台灣之子是會慢慢長大的,有者正常良好教育的自然沒有問題。新台灣之子若父母離異,成為單親家庭,如果放任、不管教的比例一高,青少年犯罪問題自然爆發,被歧視者又背負者上一代的恩怨,反社會人格增強,偏差行為就會出現。
M型教育出現,知識力量上,富者越富、貧者越貧,整體教育水準會下降,犯罪問題會增加,這樣假設,必須有最壞的打算,因為是『生存問題』。

五、烙印的社會群落:

據資料顯示,要是把台灣所有的外勞、外配集中在花蓮,花蓮就可以獨立成為一國了,新移民人口的數量比例上已經到達了一定的層次,如何弭平這些被歧視的傷痕,真正融合這些外來的新家人,是目前最要補救的問題。
外勞、外配已經進來了,小孩也已經生了,逃避不能解決問題,教育的資源、社福組織的介入,社會大眾觀念的教育,都需要政府的真知灼見、來作一個長遠的規劃。可惜,一些諸公還在互鬥、還在爭大位,這才是台灣目前的潛在危機。

六、感想 :光陰的故事 vs 菸田少年
這二齣電視劇是屬於相同的世代,不同族群,發生於不同的地點,在流離遷徙、生活艱困的年代,屬於那個年代每一個平凡人述說最不平凡的故事。或許這60年代跟自己的成長過程有關,喜歡那種從平凡中努力、奮發向上,看見人性光輝的感受。劇中愛的渴望、性的懵懂、人際的應對、粗糲的現實。世代差異中勾勒出不同的世代面貌。所以不管屬於那個世代、長得什麼樣,謙虛吃苦、創意努力,還是在同一世代中出線的有力法則。

玖、E世代青少年的人力資源
21世紀我們已進入E世代,在E世代時,一國所需要的不再是工業時代的勞動力,而是具有多種語言能力的民間勞動力與政府官員,有終身學習能力,永續就業能力並具創意的全方位勞動力。
政府擬訂了「挑戰2008:E世代人才培育計劃」,其內容包括四部份,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升全民英語能力,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建構數位化學習內容及養成具活力的青少年。

E世代人才培育計劃如推行得當,可產生下列成效:

1、國際貿易量的提升。
2、個人所得的提升,工作品質與生活品質的提升。
3、政府官員處理國際事務能力的提升。
4、外國留台學生人數的增加。
5、本國文化產業的出口的增加,人民享有高品質的就業機會。

拾、結 論
青少年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過程。雖然具有無窮發展的潛力,但其人生目標卻閃爍不定。如何將青少年的熱誠及智慧導入正途,為國家、社會貢獻其才能,實為政府當前重要課題。
由於青少年初入社會中求職就業,其涉世未深,可能面臨種種陷阱或遭雇主有意無意忽略其權益。為使青少年能經由正式管道獲得工作機會,為國家、社會貢獻所長,政府要加強職業訓練及強化就業服務,適當引導及保護下,在其人生起步,有一個愉快的工作經驗,為國家、社會的未來多增加一道曙光。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

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
科技、社會與身體
一、前言:
動物界靈長目的手指進化拇指與食指成九十度,這項進化史靈長目不同於其他生物,拇指與食指可以抓握物品(如摘取成熟果實)或是使用輔助工具(如石頭、樹枝),這是靈長目勝於其他生物的進化優勢,不同於其他生物(犬科、貓科、鳥類)的爪與翅膀。以人類最為先進更不同其他靈長目,人類早已用雙腳走路(稱直立人),雙手善用的工具遠遠超過其他的靈長目。

二、科技與技術
科技的發展,可以使人類方便有效率的工作和生活。科技產品要有衣錠的技術去操作才能充分 使用與高科技產品。例如:駕駛汽車(科技產品)要考上駕照(基本技術)才能開上道路。

戰鬥機、民航機、太空船都是科技產品,要有相當的純熟的技術和專業知識才能使用。神州七號V.S.太空人。正如〝不只是發明〞書中所引述士兵如何操作毛瑟槍的技術。

三、身體的技術
人類一定要先會用嬰兒學步車(手推車),再學騎腳踏車→機車→駕駛汽車,有一定的程序嗎?先學會游泳在學跳水?【馬賽‧毛斯】。

四、步行的技術
* 步行的姿勢可以看出人的個性與心情,還可以延伸到科技及醫療程序。
* 踢正步的用意在於自制力以藝術的方式呈現姿勢與藝術。
**正確而有效的急救法是純粹的技術,不需要藥物也不用技術。
**十九世紀印度傳統的手工織布,比英國自動化的織布機製造出更優質的布匹。
**是機器製造的水餃好吃?還是老師傅包的手工水餃好吃呢?

五、自動化技術的復仇

有衛星導航的汽車,開車就不會迷路嗎?萬一天氣因素或地形造成收訊不良,駕駛人如何處理?
現在的小學生就會使用電腦、印表機,可以列印出美觀又大小不同的字體,還要不要上書法呢?
家中的 與你手上的行動電話,每一項功能你都會使用嗎?

六、無科技的技術(游泳訓練)
游泳訓練內容與課程:
一、陸上重量訓練:
1.肌力訓練與專項目姿勢結合
2.肌力增加必須適合肌群等張縮訓練連貫次數,以增加肌耐力
3.短距離著重爆發性,應增加腿肌力。應適當訓練最大肌力訓練及關節柔軟度。
4.重量訓練須在超負荷原則下,以漸進連貫為準以增加大肌力。
5.藉助游泳專項肌力訓練器材是必須的。
二、水中訓練:
1.氧訓練(O2)佔70%。
2.耐乳酸訓練(LA)佔20%。
3.無氧訓練(ATPPC)佔10%。
4.游泳訓練因換氣量增加(水的關係),應以有氧耐力為基礎,來進行無氧及耐乳酸等短中 距離選手的發展。
5.選手平常訓練狀況做為評量標準並做適當合理安排的訓練。
6.訓練課程項目依據:
1.專項分組
2.姿勢動作修正
3.法特雷克法(Fartlek Tr)
4.超距離訓練 5.間歇慢、快速法
6.反覆訓練 7.速度訓練
8.逆態配時法 9.呼吸調整法
10.減量訓練法
11.乏氧訓練
12.團體接力訓練。
三、法特雷克訓練(Fartlek Training): 又稱速度訓練法(Speed-play) 此法乃使用一種速度變化的方式,連續游相當長的距離,因此又稱為速度變化遊戲,它是以一種較慢速的方式游完全程,偶爾加上衝刺。例如以慢速游200公尺,然後再全力游50公尺,或是以慢速游五分鐘,然後在規定的時間內游完200公尺。這種訓練法可以運用到踢腿及划手的訓練。

四、心理訓練:
1.目標設定。 2.意像訓練。 3.放鬆訓練。4.面談、溝通:教練、選手、心理醫師
五、技術訓練:
1.專項姿勢動作修正。
2.腿部動作為基礎以穩固身體在水中的穩定度。
3.划手板不僅增加臀部肌力,並能培養划手動作。
4.訓練各種姿勢以培養全面化技術。
5.以量化方式來評量姿勢正確與否。

◎ 英國人飼養青蛙,作為游泳教學之用。
* 運動家利用影像技術來研究海洋動物、鳥類、及會飛的昆蟲、來改變人類游泳的技術。

㊣ 2008北京奧運奪得金牌最多的游泳選手--菲爾普斯。


七、運動開闢技術的疆域(棒球)

運動的學習必須經過有意識的師徒相傳,或透過不斷的試誤與自我學習,目的學會身體的使用。
在運動的技術中,如果運動的方法不正確,將會隊人體造成傷害。因此運動家不斷的改進與創新及加強自我訓練。
打棒球不管是投球,打擊,還是守備.都是非常耗費體力,而且必須要有高度專注力才行.因此,棒球的訓練著重於:1.體力的訓練:打棒球一定要有充沛的體力才能打的好,打的愉快.在這裡我個人建議每兩天進行一次約3000-4000公尺的慢跑,以後逐漸增加距離.2.重量訓練:反覆的以啞玲或機器增強妳的腕力,指力,臂力和下盤的堅實度.方法因人而異.基本上建議以你的最大負重的70%-80%即可,大約每兩天一次.3.專注力訓練:(1)有關投手:先慢慢傳球,由十公尺拉至約50-60公尺,每次傳球必定要求自己傳球至對方的胸部.在這中間,慢慢體驗投球是如何出力的.再以正規投手距離練習投球.出力七分力即可.但是一定要要求自己的球控在自己想要的位置.(2)有關打擊:到打擊練習場先從90公里的球練習打擊,盡量要求自己每一球都可以打成平飛球,在慢慢增加速度,一般而言,乙組大學隊,妳只要能夠將120公里的球打的很好就足以應付了.(3)有關守備,找一個會打棒的人,從輕輕的內野滾地開始練習,再慢慢增加強度,練習妳接內滾的球感.飛球也是一樣.(4)如果你還有不清楚的,推薦以下好書給你:a.諾恩;萊恩所著的投手聖經b.落合博滿的自傳,這兩本書在台灣都已經有中譯本上市. 先加強體能吧!也不必太過複雜,跑步、舉啞鈴和仰臥起坐就足夠了。舉啞鈴和仰臥起坐有許多方式,鍛鍊不同的肌肉,可以去參考一些書籍,重點是慢慢做,每個動作做確實,避免受傷。我都舉5P,20P,25P,交互運用,鍛鍊手部的肌力。仰臥起坐約200次,鍛鍊腰力。依照自己的能力,ㄧ次做 10~20次,分批做完。比如舉啞鈴有五種方法,仰臥起坐有五種方法。五種啞鈴每次舉10~15下,換仰臥起坐每個姿勢10~20下,交互輪流。依照自己的能力逐步加重負荷。每天跑步20~30分鐘就夠了。只要有心,保持對棒球的熱情,持之以恆,相信你也能享受打棒球的樂趣。 其實妳如果有心想要讓自己成為選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練習】練習有很多方式,最簡單的莫過於跑步、傳接球、腳部運動這些都是基本練習!

八、齊力向前(划船)

發明者與參與者的互動,使科技與技術產生了設計人語運動員始料未及的驚人結果。
科技與技術與技術是習習相關的,運動設備與形式亦配合科技的發展產生改變,運動的技術(技巧)也隨之革新,在運動場創造了傲人的佳績。
卡爾.亞當(Karl.Adam)採用『國際現代』的划船方法,於1960羅馬奧運奪得金牌。

九、擊中要點(劍術)

劍術運動的選手總是提高劍的操控力,科技的進步刺激了工具(劍)的改良。
蘇聯與東歐二國的劍術運動的選手,在該國政府補助之下,他們全面放棄傳統的技術,強調速度與靈活性。並在劍身上加以技術上的改良,使劍尖加強、劍身堅硬。

十、新舊肌轉(滑冰)

滑冰運動與走路和跑步不同,是很不自然的運動,因為運動時腳跟不能提起,將導致小腿肌肉的拉扯,若利用槓桿原理原理;一次抬一隻腳,將支點保持在冰上,將會改善小腿肌肉拉扯的傷害。
競速的滑冰選手,保持腳踝不動,從腳後跟起步。
滑雪跳躍選手,是腳踝用力,從腳跟起跳。

十一、結論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生物科技的概念、應用與省思

目 錄


壹、前言…………………………………………3
貳、生物科技的定義……………………………5
參、生物科技的應用……………………………7
肆、生物科技的製造技術………………………10
伍、生物科技的發展趨勢………………………12
陸、生物科技產業的特徵………………………13
柒、台灣發展科技隱憂…………………………14
捌、生物科技的省思……………………………15
玖、生物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19
拾、結論…………………………………………21
參考文獻 ………………………………………22
壹、前言
生物科技是利用生物進行對人類醫學、環境、農業食糧等一項技術。早期的生物科技,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埃及人利用酵母菌釀酒。之後,包含傳統式利用微生物之醱酵技術來做食品發酵,或是醱酵生產抗生素等,都是生物科技的應用。
生物科技就是利用生物體之全部或部分個體來製造或改良動物、植物、微生物以達到增進人類生活品質之目的。生物科技並非單一之學門,而是涵蓋遺傳、分子生物、生物化學、細胞學、胚胎學、化學工程、電腦資訊等專長融合而成的新興科技。
在1950年代,DNA結構的發現以來,分子生物學急速發展,將傳統的生物科技進行了一次大革命。生物科技是研究生命科學、醫學、農業的基本工具,其應用範圍可達醫學、製藥、農業、能源環保、化工、礦冶等領域,可說是繼石油化學、資訊科技後的另一波技術革命。
貳、生物科技的定義
生物科技或生物技術的英文為BIOTECHNOLOGY,為BIO加上TECHNOLOGY的複合字,BIO即BIOLOGY(生物/生物學)或BIOLOGICAL(生物的/生物學的)。TECHNOLOGY為科學或技術。 目前對生物科技定義及範圍仍存有許多爭議,在界定與分類上的歧異上仍相當大,一般在國內較為常見且具體的定義如下:一、美國聯邦法律 7CFR3415.2.d的定義:生物科技意指任何運用生物體(或部份生物體)進行製造或產品改良,以增進或開發動植物及微生物在特定方向之用途,或運用生體分子結構及功能之模擬以進行新素材開發的技術。Biotechnology means any technique that uses living organisms (or parts of organisms) to make or modify products, to improve plants or animals, or to develop microorganisms for specific use.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that mimic molecular structures or functions of living systems is included.美國聯邦法律對生物科技的定義是以生物體及生物反應為核心,屬於較狹義的解釋。二、經濟部工業局的對生物科技定義(1998年): 運用生命科學之方法(如細胞培養、細胞融合、基因重組、醱酵工程、酵素轉換等)為基礎,進行研發或製造產品,或提升產品品質,以改善人類生活素質之科學技術。其引申應用範圍之界定為:運用生物技術進行研發、生產、製造或提供醫療、研發、設計、試驗、推廣、法務與投資服務等之事業。依工業局的定義,從最核心的重組DNA技術,到最週邊的投資及法務都納入生技產業之中,屬於較廣義的解釋。三、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所做的定義,「生物科技是利用生物程序、生物細胞或其代謝物質來製造產品,改進傳統程序,以提昇人類生活素質之科學技術」。 生物科技是一個跨學門的整合性科學,可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生物科技,也就是傳統的生物科技,包含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免疫學、生態學、化學、物理、統計、以及工程學等科學而成就的科技學門。而狹義的生物技術,或可稱之新生物科技,係指由傳統生物科技所發展的關鍵技術,例如遺傳工程、蛋白質工程、細胞融合技術等。例如遺傳工程其中的微陣列(micro-arrays)是台灣目前最熱門製造生物晶片的基礎技術。參、生物科技的應用
生物科技的應用,早從幾千年前,人類利用植物釀酒或是神農嚐百草的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我們可以說此一大段為傳統的生物科技時期。它包含了農業的耕作、家禽牲畜的飼養、藥用動植物採集與萃取、食品工業上的釀造技術。
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可說是近代的生物科技時期,以抗生素盤尼西林的量產技術為開端,利用突變微生物的超高生產力,與能抗雜菌污染的的大型發酵槽,進行抗生素、檸檬酸(有機酸)、味精(胺基酸)、酵素、飼料用酵母等大量生產。1953年美國的生物學家華生(James Watson)與英國的物理學家克里克(Francis Crick)一起發表了DNA(去氧核醣核酸)的物理結構,揭露了生物遺傳物質染色體的分子層次上的結構,開啟了1970年代初期分子遺傳生物學蓬勃發展的一頁。這時期可說是新生物科技的時期,包括基因重組(DNA recombination)與選殖(cloning)、細胞融合(cell fusion)、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蛋白質工程、組織培養與生物反應器等技術,這些突破性的發展與應用,創造了美國生物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新藥開發需經過12-15年,臨床前最少評估5000個線索化合物,其中5個進入臨床試驗,平均一個通過獲准,可能花費5億元。
製藥工業為何發展生物科技呢?是要增加藥物開發的標的、提昇開發藥物的品質、縮短藥物開發的時程、提高藥物開發成功的的機會。我國主要生技藥品市場很小,大概只有3000萬美元,跟大陸比,據我們估計,約有4.8億元。而中國大陸生技藥品發展,在上游研發階段與先進國家差距約5年,而下游製造生產方面則落差在10年左右。1995年,大陸生技藥品之產值約1億美元,目前已有8種產品核准上市。估計至2000年,在北京、上海及廣州三地之生技藥品產值可達438億美元。
肆、生物科技的製造技術
生物科技的製造技術是一種技術層次上的概念,可應用於各類傳統產業及新興領域,因之產業之界分點不易區分與判定。從廣義上的觀點生技產業依下表可大致區分成下列幾個大項:1.製藥/醫用生物技術人類用藥、新藥、中草藥、製劑、原料藥、生化合成、天然物、醫療器材、檢驗試劑、生物晶片、疫苗、製劑、生物材料、組織/細胞/微生物培養生物技術產業應用範圍很廣。像做藥、試劑、農業生技、特用化學品、食品、海洋生技、環保生技……等。美國的生技產品有多大,約有300多億,這之中藥品最多,雖然也有用到各個方面,但是最後附加價值最高的還是藥品。2.農業生物技術 傳統農業認為農業之處理對象如五穀、雜糧至動物等都是生物,因此傳統農業即是生物技術產業。國科會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計畫所規畫七大領域中,則以產業對象標定生物技術。只要合乎其標定產業名稱,不論其研究內容是否與生物技術相關,均可包括於生物技術之範疇。例如文心蘭為其領域內之產業,因此關於文心蘭之開花生理研究與耐熱品種選育,都是生物技術。因為金線蓮為列舉內之產業,因此金線蓮栽培方式改進也是生物技術。山藥為列舉內產業,原來食品科技中利用擠壓技術處理山藥也算是生物技術。
農業生物技術之解釋與定義是如此方便,難怪農業生技可被視為農業傳統產業脫胎換骨的另一個方便門。國內農業外銷產值最高為蘭花,因為其種苗來自組織培養苗,為生物技術之沿伸應用產業,因此許多企業紛紛成立生技公司從事蘭花生產。而此蘭花產業是目前為一有商業規模,有產值的生技產業。
3.食品與特化生物技術:醱酵製品、一般保健、建康食品、色素、香料、調味料、保養品、化妝品、檢驗試劑、天然抽出物、生化合成。從植物、動物、微生物萃取、提煉、純化一些化妝品的有效成分如:兒茶素、玻尿酸、熊果素、麴酸、維他命E、維他命C、膠原蛋白或是一些寡胜肽等等,生物科技在化妝品工業的應用是越來越普遍,而生物科技產業與化妝品產業也越來越密不可分了。最近台灣有許多生物科技產業投入化妝品工業就可以得到證實這一趨勢。4.資源與環境生物技術
利用生物技術預防、阻止和逆轉環境惡化,以加強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的措施。利用生物技術培育能生產塑料的生物和細菌,最大優點是易於降解,生產時耗能少,不污染環境。日本和德國的科學家則想直接通過細胞來生產塑料,他們把多種細菌聚合物的基因組合植入某種細菌中,使這種細菌能高效地生產出多功能塑料,甚至有可能生產出代替橡膠的、超韌性的、可被人體吸收的塑料。
德國格丁根大學的科學家利用細菌生產的聚合物,可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極易降解,其垃圾可作為植物肥料回歸自然。科學家們認為,用土豆、甜菜、玉米等作為大量生產塑料,需要的僅僅是陽光和水,這有利於緩解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和環境災難。還有些微生物,不僅能降解石油及其衍生物、金屬離子、農藥等工農業污染物,甚至連放射性核廢料,極毒的化學物質都能降解。
美國一家生化公司的科學家,培育出了能降解極毒化學物質多氯代聯苯(PCB)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能將這種工業廢棄物中常見的毒物分解為水、二氧化碳和無害的單細胞物質。
5.週邊支援與服務業 原料、試藥、耗材、儀器、檢驗鑑定、委託研發、製造代工、技術平台服務、技術顧問、生技資訊提供、系統整合顧問、臨床實驗及數據整合報告代理、專利認證服務、行銷通路代理、其他類服務 由於生物技術的應用範圍廣及分類歧異,可導入及結合生物科技的產業又極為眾多,大多是在其製造或技術應用層面上涉及生物體,其中又以醫藥、農業及食品為核心,但不代表這些既有產業皆完全包含於生技產業之內。再加上國內對於生物科技的定義與內涵並非十分清楚明確,因此造成大眾對於生物科技的一些誤解,魚目混珠的現象更是常見。
伍、生物科技的發展趨勢
生物科技發展性是世界的潮流與國際趨勢,世界先進國家,無不積極投入生物科技研發,並發展出相關的生物科技產業;而廣泛的應用,也造就無限商機。生物科技可應用在不同的相關產業,且單一生技產品亦可廣泛被使用,所衍生出的商機可觀;生物科技的技術性高,競爭力大:生物科技技術層面門檻高,同行跟進不易,對提升產業競爭力有重大幫助;而且生物科技報酬率高,回收期長:具有高獲利、長期回收特性的特點,已成為產業和投資大眾熱門的選擇;同時更是健康環保,企業轉型。從事重視人體健康和環境保護的生物科技,可助企業轉型,擺脫傳統產業高污染的企業形象。
生物科技可以改進傳統生產程序及提升生活品質之整合性科學技術。開發中國家的生物科技技術在資源與規模的限制下,它的策略是防禦性的,來維繫既有民生產業和發揚傳統利基,亦因能以小搏大,將富區隔性的、具特色的開發成果貢獻世界和人類,不僅因其對人類未來生活型態的影響即為深遠,更重要的是其在產業上的應用價值,應用範圍涉及醫藥保健、食品產業、農業、特化品產業、能源產業以及環境污染防治…..等,是以世界先進國家,無不將生物技術列為國家重點科技,積極開發生物科技,而生物技術產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之科技之一。
生物科技是一個跨學門的新興研究領域,它包括了生物、化學和工程三大科學領域,它的應用範圍涵蓋了農業、製藥工業、特化工業和環保工業等。由於生物科技產業對於人類未來的生活、健康、和環境品質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它已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最具有發展潛力的高科技產業之基礎。生物科技產業是屬於技術密集、高附加價值、省能源和低污染的產業,因此極適合我國發展。陸、生物科技產業的特徵 生物科技產業所應用的技術,操作的對象是有生命的,會造成了不確定性的增加,使得一項發明商品化的過程相對緩慢,最終使產品生命週期較長。此外,如食品和製藥產業,因為所開發的商品是要給消費者吃下肚的,所以政府法規的要求就特別嚴格。例如Procter & Gamble的人造脂肪Olestra,1959開始研究,1971首次向美國FDA申請,1996年才得到許可上市。 反觀資訊科技產業,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在這個領域最核心的價值就是要「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台積電的製程幾個月就進步一階段;他們的目標十分明確,開發的對象是沒有生命的矽晶圓,產品的瑕疵也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政府不用對其產品的上市做嚴格又繁瑣的試驗,他們的效率就可由此展現。 觀察生物科技產業與資訊科技產業,並加以比較後,我們可以將生物科技產業的特色歸納如下:1.生物科技產業仍處於萌芽時期。2.生物科技產業的研發是建立在紮實的基礎研究上。3.生物科技產業商品化的時程很長,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4.生物科技產業的產品與製程會受到政府嚴格的管制。
柒、台灣發展科技隱憂
台灣生物科技人才可達到世界級水平的人選不多。 據台灣媒體報道,近年人才不斷外流,使得生物科技人才在青壯年階段出現斷層。政治不穩定,朝野紛爭阻擾科技及經濟發展。 設計及系統整合能力有待加強。台灣發展生物技術, 似乎也不免落入民急官不急的狀況中, 未來農委會的企圖心, 主導力如何, 各相關單位的分工, 整合, 恐怕都是下一階段拼生物科技的結構性隱憂. 人類應用科學與科技創造更美好的生存環境,但科技的無限發展也為人類帶來不可預知的隱憂。尤其,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生物科技的世紀,基因改造所開闢的世界,比電腦科技的影響更巨,人類有可能變成被改造過標準化的有機活體,甚至可量化生產。 二十一世紀的生物醫學及生物科技發展必然是團隊合作及資訊開放掛帥,像中國大陸及台灣部分領導人的封閉及老大心態,必然在快速發展的生物科技中被淘汰。台灣的生物醫學研究學術單位彼此之間缺少整合,無法展現學術實力,這是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的最大隱憂。如何整合台灣生物醫學研究的上、中、下游,強化核心實驗室及技術,是發展台灣生物科技的最重要課題。
捌、生物科技的省思(一)、生物科技的省思---基因體解碼 2001年,科學家完成了第一份人類基因體草圖,這個消息令人十分振奮,表示我們又向揭開生命之謎的道路邁進了一大步。假若在往後,能夠徹底瞭解所有基因的功能,那麼人類是否有權力去扮演上帝的角色,干預自然力量來締造或改造生命呢? 生物科技在醫療、農業等方面的成就,諸多的新構想就令人咋舌稱奇了,很難去想像未來還會出現什麼挑戰人類道德思維的東西。有些人認為,在基因解碼後的時代,基因的優劣將決定一切!然而他們卻忽視了後天環境的力量,環境與教育其實更會帶給人莫大的影響!科技發展的目的,就是在於給予人類更美好、更舒適的生活。但是當科技在單向的發展後,卻也無意間地造成人類在價值觀和思維方面的偏差,這便是科學發展的歷程中,常未能兼顧發展人文素養所造成的隱憂。(二)、生物科技的省思---個人隱私權 有了生物科技的幫助,使得診斷疾病的技術大幅地提升了,我們甚至可以準確地檢查或預知一些未來可能會有的疾病,但您可曾想過,這些私密個人的健康資料,若落入了他人手中,像您的老闆或保險公司,他們會不會就此對您的權益打歪腦筋呢? 此外,在保全方面,隨著聲紋、指紋辨識系統的誕生,DNA辨識儼然也將成為一種趨勢,但您放心將您的生命訊息就這樣拿出來亮相嗎?會不會有一天,也像信用卡一樣遭到盜拷及盜用呢? (三)、生物科技的省思---代理孕母與複製人類 「代理孕母」是建基在人工授精與試管嬰兒技術而來的生殖應用,而製造「複製人」亦需要使用到試管嬰兒的相關技術。故體外受精所造成的問題,顯然也能於「代理孕母」與「複製人」課題中發現。對於天主創造工程的逾越、對婚姻生活中父母身分的破壞等,代理孕母與複製人所產生的問題可說又更加嚴重。由此可見,代理孕母與複制人是生殖科技非人化發展的更進一步路程。
「代理孕母」在台灣、香港及世界各地,都是引起各界關注的倫理問題。它不能只被界定為醫療科技的糾紛,事實上它是應用科技改變人的生殖行為。而且,此種改變除了對母權、母職及親子關係產生衝擊外,更侵犯了女性及嬰兒的人性尊嚴,違反婚姻及家庭的客觀真理。因此,所有追求真理並關心人類前途之人,都應注意到不能只是修定法令,來解決問題。
每一個新生命的來臨,都是天主恩賜人的禮物,是具有人性尊嚴的位格生命,需在父母最深刻的愛中被孕育及照顧,無法借由第三者來達成。同時,只有盡力避免第三者介入婚姻關係,才符合夫婦成為一體的許諾;也只有經由夫婦性愛結合而孕育的個體生命,才是「愛的給予」與「生命的給予」交織而成的結晶。
對於複製人科技的相關道德與宗教原則之反省,指出複製人的科技在三個層次上嚴重失調。首先,它違反了為人父母的尊嚴,以及人類的家庭本性;第二,它有損人類的靈性尊嚴;最後,它違反人類受孕過程的尊嚴。我們了解當今世界,或許大多數人忽略或質疑這些事實,尤其是夫妻愛的性行為、受孕及建立家庭之愛間的關連。但不管人們接受與否,自然歷史法則終會是:若忽略受孕過程中應該尊重人的靈性與家庭本性,家庭和個人的靈性尊嚴無疑將會逐漸被破壞。
科學家們對於複製人類的理由,有克服不孕、避免遺傳疾病、器官移植、重現已逝的親人等,這些立場都算是正當的。但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則是基於一些倫理道德的考量,已經明文禁止有關複製人的各種實驗,宗教界也提出了許多嚴正的呼籲,希望人類能放慢腳步,因為有誰能夠預料到這種科技文明的結果,是好還是壞呢?(四)、生物科技的省思-基因改造生物 基因改造生物Gene-Modified Oragnism簡稱GMO。藉由生物技術,我們已經可以將一些重要的經濟作物如: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等,變得更耐旱、耐霜害、抗蟲害及更有營養等;而您可能不太相信,如今這些作物的基因改良,正如火如荼地在實驗室中進行著!或許有一天,人類嚴重的糧食問題將藉此有效地解決。
這些能夠適應惡劣環境的基因,在生物體之間流動,有一天可能意外地送給了雜草,使得雜草更難於應付?這些基因改造作物能對害蟲產生毒性,人類若是吃太多一樣會中毒?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目前仍無確切的數據去證實,基因改造作物對自然生態的影響是長遠的,總要經過許多年之後,才能看到真正的結果。 在1999年時,美國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一位讀者用基因改造玉米的花粉,餵食大樺斑蝶的幼蟲,沒想到4天後卻造成幼蟲的死亡!這個結果實在令人驚愕,雖然至今仍有許多爭議存在,但不容懷疑的是,人類在致力於改善生活品質的同時,也該對其他生物的生存權益多一份設想。(五)、生物科技的省思---胚胎幹細胞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增殖、自我修復、大量製造及分化後代能力的細胞。這項能力被科學家認為,在未來的日子裡,可望被應用於治療癌症、帕金森氏症、中風、心臟病等多項疾病以及組織器官再生上,所以在目前的生物醫學界上,已經引起多方的注意與討論。 有了幹細胞技術,或許可以為許多不治之症的病人,燃起一道重生的曙光。然而胚胎幹細胞的發展與應用,相對地也引起了一些負面的爭議,如非法墮胎的道德問題、複製人或因此而製造出新品種的人類等,這些都曾引起了社會大眾的疑慮。 對人類而言,生命是有其尊嚴的,理當受到法律、社會的重視與保護,今天若只是將胚胎視為一種醫療的工具,這樣的立場是否合乎人類社會的倫理觀呢?讓我們一起來好好地思考吧! (六)、生物科技的省思---生物多樣性 生物科技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根據科學家計算,約每1000至10000種植物中,就有一種可以用來治病。但這些植物消失的速度,卻遠比人類發現它們療效的速度快的多!所以當我們在這些豐富的物種中找到了特殊的基因後,就可以用生物技術將它轉殖或保存下來,製造出利於人類的基因改造作物。但是不幸地是,有些基因改造作物卻也無意間,削弱了野生物種在天然環境中的競爭力,讓族群的變異性降低,生物多樣性也就跟著慢慢地消失了。(柒)、生物科技的省思-生物武器
我們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生物科技其實就像是一把雙面刃!生物技術對於人類社會而言,帶來了不少好處,但如果有一天,人類開始將這種高科技技術,用於發展可怕的生物武器,您能夠想像那會給萬物生靈帶來多大的危害嗎?物理大師愛因斯坦,從發表精湛的相對論到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這之間他是否曾預見了科技除了可以發明核能解決人類的能源危機,竟也能發展為可怕的核子武器殘害人類自己?
生物科技精進,在物資缺乏的貧窮國家,生化武器可以說是他們的原子彈,且今日恐怖主義橫行,我們更難去防止生物科技走向不正當的用途,只能祈禱人類間能培養出高度智慧與默契,以避免未來變成一個災難的世界!
玖、生物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其技術是多面性的,包括重組基因、細胞融合、生殖科技、酵素技術、化學工程、免疫技術、電子、化工等。生物科技的發展,不單是重要的產業,更會影響到整個環境生態、人類福祉和倫理。如醫療發展可研究人類的基因,以掌握各種遺傳疾病的原因,增加檢測的快捷,最終可以達到基因治療的目的,就是說把正常的基因送回有缺陷的病人體中。因為基因的偵測、治療許多仍在開發中,都是很耗成本的,所以經濟能力強和弱的人們可能會有差別的地位。
人類的基因體(整套染色體的研究)完成後,人類智慧、美醜等都可能受到人為的掌控。生物醫學晶片的發展使得偵測更快捷,那是將疾病的特殊標記基因和電子工學結合的成果,可以快速偵測疾病(如癌症),可以一次偵測許多項目,當然除了人類的疾病外,也可用在動物、植物或其他特定生物、基因、或者基因表現物的偵測。生物技術大部份的人第一個想法會認為生物技術指的是基因重組、藥物開發、複製動物、基因轉殖植物等近年來所開發的新技術,但其實生物技術的應用存在於人類歷史中已有數千年之久,並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100多年前,微生物培養以及蛋白質萃取、純化技術的發展,為當時的生物研究開創了一個新的途徑,而1928年Alexander Fleming由黴菌中分離出盤尼西林(Penicillin),並發現其具有抑制細菌生長的功能。在盤尼西林的發現之後,抗生素研究迅速發展,並應用於醫學治療上,成功地治癒了許多當時被認為是絕症的疾病。抗生素的發展,使生物技術的應用由以往的農業及食品開發,進展到醫學研究與應用的新領域。 1990年人類基因體計畫展開,衍生出基因體學、蛋白體學以及基因藥物學等領域,帶動生物科技發展的另一波熱潮。研究人員試圖以基因體的相關研究,了解人類生、老、病、死的成因,進而解決人類疾病、老化等相關問題;而專家預測,依據目前生物技術的發展進度,在2050年後,將可順利解決目前已知的各種疾病,並可提升人類的平均壽命至90歲以上。 生物科技可以改進傳統生產程序及提升生活品質之整合性科學技術。開發中國家的生物科技技術在資源與規模的限制下,它的策略是防禦性的,來維繫既有民生產業和發揚傳統利基,亦因能以小搏大,將富區隔性的、具特色的開發成果貢獻世界和人類,不僅因其對人類未來生活型態的影響即為深遠,更重要的是其在產業上的應用價值,應用範圍涉及醫藥保健、食品產業、農業、特化品產業、能源產業以及環境污染防治…..等,是以世界先進國家,無不將生物技術列為國家重點科技,積極開發生物科技,而生物技術產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之科技之一。
拾、結論 生物科技在台灣學界需要真正的技術,政府則盡量鬆綁不合時宜的法規並營造自由活力的創業環境。產業界應盡量增加研發及市場之資訊來源,投資者已必須明白生物科技行業之特性,風險及較長的回收期。生物科技是指生命科學與資訊科技等專業領域的特長來進行跨領域整合性的研究。
生物科技的急速發展,許多過去的「科幻」,今日已逐漸的出現,且人們對未來的發展也充滿了信心與期待,因此約略可以「昨日之夢、今日之寶、明日之星」來形容「生物科技」,21世紀也因而被宣稱是「生物科技」的時代。
參考文獻

教育部社教博識網 http://wise.edu.tw/2008_ne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www.nmns.edu.tw/
周金柱(2001)。生物科技之發展與在環境保護上之應用。環境檢驗,38,34-38。
消基會(2005)。半數以上的豆製品含基因改造成份,台北市: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康軒文教事業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自然課本第九冊,台北:康軒文教。
陸之琳(1996)。生物科技和農業發展的未來。蔗報,64(12),8-9。
麥愛堂(2000)。第五場生物多樣性研究規劃研討會討論記錄。2000年1月15日,取自http://bc.zo.ntu.edu.tw/proj-200011/appendix2-7.htm
黃仁德、姜樹翰(2001)。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的展望與區位選擇。經濟情勢評論,7(1),90-119。
蔡篤堅 1998,〈代理孕母法規新探─由衛生署長之施政理念談起〉,《應用倫理學通訊》第7 期。
尉遲淦 1998,〈從基督宗教觀點看代理孕母的問題〉《應用倫理學通訊》第7 期。
趙沛鐸 1998,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中的宗教觀,《東吳社會學報》第七期。
范 雲
2000a 高科技風險:科學與社會之多元與共識問題,《思與言》第38 卷第3期。
2000b 基因科技風險全球化趨勢,《科學月刊》第31 卷第11 期。
2000d,〈生物科技產業與社會風險:遲滯型高科技風險社會〉,台灣社會研究
季刊,2000 年9 月號。
蔡麗娟譯,「生物科技大商機」,(聯經出版公司,2001)謝銘洋,「生物技術之智慧財產權保護」,1-15,發表於基因科技的倫理、法律與社會議題學術研討會,(2001/5/26)顏厥安,「生物科技之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問題簡介」,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二期,5-9 (1999/04)顏厥安,「財產、人格,還是資訊?論人類基因的法律地位」,31:1,台大法學論叢,1- 24 (2002)‧蘇遠志,「基因改造食品之管理與檢驗」,發表於第六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2001/1/15)「基因科技的人文議題」,(時報文教基金會,2001)「生物科技產業年鑑」,(經濟部,2000)「生物科技事業發展 – 全球主要生物科技發展即可移轉技術調查」,經濟部科技專案成果(2000)「生物科技事業發展 – 美國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策略佈局分析」,經濟部科技專案成果(2000)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進修期望及未來研究方向

國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以「學域」區隔「自然」與「生活科技」。由於「自然」領域有升學壓力,「生活科技」只能簡介教材內容,或放棄生活科技教學。
對於「不想繼續升學」、「不具學術」性向上之學生,或具有技職教育發展傾向之學生、卻無法適合其在學習,性向需要為使這些「升學主義」不被忽略的弱勢學生,能在一般課程之外,促其適性發展、建立信心、給予學習成功的機會。依個人過去帶領國中技藝班與高職(進教)實用技能班教學的經歷,與擔任輔導室認輔教師輔導中輟生的經驗。將以加強「國中技藝班生活科技課程以銜接技職教育相關研究」為主題。

汽油、柴油引擎如何保養?要注意哪何細節呢?

一般保養依照sop針對里程數更換消耗品及機油即可無特別差異
但是目前柴油引擎的技術較高其保養成本遠低於一般汽油引擎.
柴油引擎穩定耐用,低保養費用:柴油引擎的壽命為85萬公里,足足比汽油引擎的40~45萬公里壽命多了一倍,柴油引擎的耐用度可見一般。同時,柴油車在保養上也較汽油引擎經濟許多,柴油引擎採高壓噴射燃燒,省卻了傳統汽油引擎容易故障的的火星塞點火系統,維修保養簡單經濟。此外,汽油引擎平均保養週期為5,000公里,柴油引擎的保養週期為50,000公里一次,由此可見柴油引擎經濟的低保養費用。



定期保養要點:
國內各車廠所規定的保養里程中,除了豐田汽車是以每1萬公里為單位外,其餘車廠大多是以5千公里為保養的週期(新車1千公里便需先送廠來個小保養),而保養的計費標準可分為材料費及工資兩種。每種材料的價格是各車廠在該材料進行量產時便已依其品質定出高低不同的價格,因此在售價上的變動不會太高(除非該材料是由國外進口)。然而在工資的計費標準上,因各車廠所訂出的費用不同o
有些項目的里程數,達到時只需加以潤滑即可,如;門扣、節氣門連桿及電樁頭;而後煞車來令片泵油管則是在15000公里實施清潔,之後每1萬公里再予以清潔一次;
另外氣門間隙為每2萬公里調整一次。而有些油品和零件是里程數一到便需更換的,如:引擎機油在第1千公里時便需更換一次,而後每5千公里再予以更換;機油濾清器一樣在1千公里時便更換一次,而後每1萬公里再更換一次;變速箱油在1千公里更換一次後,每2萬公里再予以更換一次;水箱冷卻液在每次定期保養時皆須檢查,但每2萬公里時便需予以更換;空氣濾清器每2萬公里更換一次(每5000公里保養廠會幫您做清潔);汽油濾清器每2萬公里更換一次;火星塞每1萬公里保養廠會予以檢查一次,3萬公里更換一次;煞車油每4萬公里更換一次;發電機皮帶及動力轉向泵皮帶每5萬公里更換一次;皮帶每7萬公里更換一次。 
 
新車保養要點:
新車在行駛1000公里時,便需更換引擎機油、機油濾清器及變速箱油,因為新車的所有零件為全新組合,故彼此在接觸時皆無法完全順暢、密合,例如:活塞和活塞環之間、變速箱中各齒輪之間的磨擦等皆會產生磨擦後的細小殘碴,而這些殘碴則會流入潤滑該機件的機油及變速箱油中。 
 
想知道自動變速箱保健長壽之道嗎?
然而自排變速箱構造比手排變速箱精密複雜,如果忽略定期保養及不正確使用會產生一些小毛病,日積月累油耗加大、加速性能降低,可能引起變速箱故障。
要延長自排變速箱的工作壽命,一般來說須注意下列二點:
一、定期更換自排變速箱油:
a.依廠家規定里程數更換自動油
b.確認更換自動油的等級(最好回原廠更換)
c.不要將不同等級或不同廠牌之自動油混合使用(填加或更換時)。
d.如果是前置引擎前輪驅動的車輛,差速器油需一併更換。
二、正確的操作:
一般路段行駛時可使用D檔位,遇下坡或上坡路段時需要引擎煞車或拖載重物時,建議排入二檔或 L檔;當高速行駛時使用O/D檔位,不但可以省油還可以降低行車噪音。若依上述模式行車,可以避免自動變速箱裡頭之各油路閥門受損。
車子行進中暫時停車,許多人對於是否該將檔位排入N檔而存有疑惑,其實這得視暫停的時間長短而定,如果時間短就不需排入N檔,踩住煞車即可,如果停車時間較長,最好是排入N或P檔。
1897年,狄塞爾(Rudolf Diesel)發明柴油內燃機,馬上成為廣受歡迎的動力系統,而柴油引擎也以狄塞爾命名(DieselEngine),以紀念其發明的貢獻,而今日街道上常見的公車、卡車,以及工廠中的堆高機、挖土機等機具,大都使用柴油做為燃料。在談柴油之前,必須先請大家瞭解柴油引擎與汽油引擎不同的地方:汽油引擎運作原理,先將汽油與空氣預混送入汽缸之內(進氣行程),接著活塞開始壓縮油氣(壓縮行程),當壓縮行程結束後,火星塞點燃汽油爆發(動力行程),最後排氣門打開,使燃燒後的廢氣排出。 柴油引擎運作原理,與汽油不同的是,柴油引擎先將空氣吸入汽缸內(進氣行程),活塞再壓縮空氣(壓縮行程),當空氣被壓縮後形成高熱,此時將柴油噴入即會開始燃燒(動力行程),最後再將燃燒後的廢氣排出。 脫胎換骨的柴油引擎 由兩圖間的比較可以看出:柴油引擎無需火星塞等點火系統,然而必須比汽油引擎承受更大的壓力,故製造的更為厚實堅固,也更為耐用,不過也更為笨重。在效率方面,柴油引擎的熱效率高,約達 40%、甚至50%的熱效率,而汽油引擎僅有30%左右,這代表著柴油引擎在油耗方面有更好的表現。 舉例來說, 1999年德國福斯汽車公司推出新型的柴油渦輪噴射引擎,搭配在Lupo車種上,3公升柴油可以行駛100公里的距離,大幅超過汽油車種,成為當時量產車中最省油的車種,也掀起一股「3L俱樂部」(3公升燃油行駛100公里)的研究狂熱。 不過在動力輸出上,柴油引擎的低速扭力雖然強大,但是由於引擎轉速受到燃料以及設計上的限制,高速時的馬力卻較汽油引擎為小,而駕駛起來的爆發力等方面,也略較汽油遜色,不過經過電子噴射系統等各方面改善後,其輸出功率已與汽油引擎相距不遠柴油和汽油差別在那裏? 柴油比汽油分子大,蒸餾範圍完全不同,分別使用在柴油和汽油的引擎。 柴油有幾種? 目前有三種88年7月起環保署規定本島除戰鬥及船舶外限用高級柴油。船舶用普通柴油。另有國際船舶用之海運柴油。 三種柴油有何差別? 除柴油之重質部份有所差別外,主要差別在硫含量。高級柴油硫含量0.035%以下,普通柴油1%以下,海運柴油0.3%以下。柴油有沒有加添加劑? 高級柴油因為硫含量很低,中油之高柴特別加入潤滑性添加劑以避免機件之磨損。其他柴油則未加添加劑。 為什麼高柴硫含量那麼低? 因為油中的硫份在燃燒後產生之化合物最終會造成酸雨及腐蝕。故所有先進國家之環保單位均有硫含量的限制。 環保署怎樣管制柴油車所使用柴油之硫含量? 環保署除在油庫、加油站及使用柴油的工廠抽檢外,使用中的車輛也會隨時抽檢。抽檢結果硫含量如果超過0.035%將會罰款。千萬不要在來路不明的地方加用柴油,以免因小失大。在中油及正派經營的連鎖加油站以外的地方加柴油有什麼危險性? (1)有些可能會加到回流的漁船用油。其硫含量約為高級柴油的15至30倍。 (2)有些可能買到走私的油。硫含量可能不符合環保署規定通常也不會加添加劑以保護您的引擎。 (3)有些是以漏稅的溶劑和較重質的油摻混而成,品質上不能符合引擎的需要,駕駛性能不好。 (4)曾有人加到含廢酸的溶劑摻混的油,機件完全被腐蝕,請小心?

能源科技教育研究--台灣汽機車發展史

壹、前言

世界車輛發展的趨勢,是先有獸力車(牛、馬車)、腳踏車,人類發現了煤、石油及天然氣等能源。由科技人員的研究發展才將腳踏車蛻變成機車,再演化到汽車階段。世界上第一步機車是由德國工程師戴姆勒(Daimler)將汽油引擎裝在腳踏車上,早期西方很多汽車製造先驅都是先產製機車起家的。

貳、台灣機車發展史簡述

機車引進台灣是在昭和年間,將腳踏車的骨架「頂桿」裝上「汽油箱 」在踏板鏈輪之間裝上「馬達」(motor)譯成「摩托」,約定俗成,用馬達帶動的車子就稱為摩托車,也有將Auto bicycle譯音,台語外來語「歐多拜」 。

(一)、台灣機車萌芽期:日據時代到民國50年

慶豐行(三陽工業)創辦人黃繼俊,總經理張國安於民國40年開始進口英國三槍牌(BSA)250c.c.,350c.c.,500c.c.與日本富士重工兔牌(Rabbit)速克達。民國50年11月與日本本田(Honda)簽約產製50c.c. (cub) 、150c.c. benly為國產第一家機車製造公司,月產1000輛。

(二)、台灣機車戰國時期:民國51年至民國63年

※民國51年政府提出30%的機車自製率。
※光陽機車於民國52年與本田(Honda)技術合作。
※本田同時與國內二家公司簽約,是高高在上、坐山觀虎鬥,以收漁翁之利。在國內初期,三陽生產50c.c.、125c.c.在北部銷售,光陽90c.c.在南部銷售。
※民國56年裕隆汽車公司推出100c.c.蘭美達機車。
※民國52年功學社(KHS)開始組裝機車。關係企業臺灣山葉機車YAMAHA於民國76年成立。

※台灣偉士伯民國54年成立,初期進口義大利Piaggio公司Vespa機車。
※民國58年羽田機械,自行開發製造羽田50c.c.羽田100c.c. 機車推出市場。
※民國59年台灣工業生產石橋(BS)機車上市。
※台鈴工業民國63年成立,獨家產銷SUZUKI機車。

(三)、台灣機車成長茁壯期:民國64年至79年
◎民國64年配合政府機車90%自製率,功學社決定自製齒輪。
◎民國65年三陽工業自行開發史帝田鐵合金汽缸。
◎民國71年三陽機車整台機車外銷多明尼家共和國。
◎民國72年光陽機車推出國內微電腦LED顯示器機車。
◎民國74年環保署訂定機動車噪音管制標準並於78年修訂分三期實施。
◎民國77年機車進口稅65%調低到55%,零組件平均關稅降到35%。
◎民國78年機車進口關稅降到30%。

(四)、台灣機車正式跨上國際舞台-民國80年以後:

#84年環保署修訂「交通工具空氣污染排放標準」。訂定
#87年實施三期排放標準,89年銷售電動機車。
#85年環保署實施「機車排氣定期檢驗制度」。
#86年台灣山葉發動機研究開發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86年光陽工業與日本本田技研工業結束33年的技術合作關係。日本本田仍持有光陽22.5%的股份。
#86年政府實施新修定的「交通工具排放空氣污染物罰鍰標準」。
#91年大型重型機車(550C.C.以上)開放進口、領牌。
#96年11月01日起5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可行駛快車道及快速道路,但禁行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