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生物科技的概念、應用與省思

目 錄


壹、前言…………………………………………3
貳、生物科技的定義……………………………5
參、生物科技的應用……………………………7
肆、生物科技的製造技術………………………10
伍、生物科技的發展趨勢………………………12
陸、生物科技產業的特徵………………………13
柒、台灣發展科技隱憂…………………………14
捌、生物科技的省思……………………………15
玖、生物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19
拾、結論…………………………………………21
參考文獻 ………………………………………22
壹、前言
生物科技是利用生物進行對人類醫學、環境、農業食糧等一項技術。早期的生物科技,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埃及人利用酵母菌釀酒。之後,包含傳統式利用微生物之醱酵技術來做食品發酵,或是醱酵生產抗生素等,都是生物科技的應用。
生物科技就是利用生物體之全部或部分個體來製造或改良動物、植物、微生物以達到增進人類生活品質之目的。生物科技並非單一之學門,而是涵蓋遺傳、分子生物、生物化學、細胞學、胚胎學、化學工程、電腦資訊等專長融合而成的新興科技。
在1950年代,DNA結構的發現以來,分子生物學急速發展,將傳統的生物科技進行了一次大革命。生物科技是研究生命科學、醫學、農業的基本工具,其應用範圍可達醫學、製藥、農業、能源環保、化工、礦冶等領域,可說是繼石油化學、資訊科技後的另一波技術革命。
貳、生物科技的定義
生物科技或生物技術的英文為BIOTECHNOLOGY,為BIO加上TECHNOLOGY的複合字,BIO即BIOLOGY(生物/生物學)或BIOLOGICAL(生物的/生物學的)。TECHNOLOGY為科學或技術。 目前對生物科技定義及範圍仍存有許多爭議,在界定與分類上的歧異上仍相當大,一般在國內較為常見且具體的定義如下:一、美國聯邦法律 7CFR3415.2.d的定義:生物科技意指任何運用生物體(或部份生物體)進行製造或產品改良,以增進或開發動植物及微生物在特定方向之用途,或運用生體分子結構及功能之模擬以進行新素材開發的技術。Biotechnology means any technique that uses living organisms (or parts of organisms) to make or modify products, to improve plants or animals, or to develop microorganisms for specific use.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that mimic molecular structures or functions of living systems is included.美國聯邦法律對生物科技的定義是以生物體及生物反應為核心,屬於較狹義的解釋。二、經濟部工業局的對生物科技定義(1998年): 運用生命科學之方法(如細胞培養、細胞融合、基因重組、醱酵工程、酵素轉換等)為基礎,進行研發或製造產品,或提升產品品質,以改善人類生活素質之科學技術。其引申應用範圍之界定為:運用生物技術進行研發、生產、製造或提供醫療、研發、設計、試驗、推廣、法務與投資服務等之事業。依工業局的定義,從最核心的重組DNA技術,到最週邊的投資及法務都納入生技產業之中,屬於較廣義的解釋。三、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所做的定義,「生物科技是利用生物程序、生物細胞或其代謝物質來製造產品,改進傳統程序,以提昇人類生活素質之科學技術」。 生物科技是一個跨學門的整合性科學,可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生物科技,也就是傳統的生物科技,包含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免疫學、生態學、化學、物理、統計、以及工程學等科學而成就的科技學門。而狹義的生物技術,或可稱之新生物科技,係指由傳統生物科技所發展的關鍵技術,例如遺傳工程、蛋白質工程、細胞融合技術等。例如遺傳工程其中的微陣列(micro-arrays)是台灣目前最熱門製造生物晶片的基礎技術。參、生物科技的應用
生物科技的應用,早從幾千年前,人類利用植物釀酒或是神農嚐百草的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我們可以說此一大段為傳統的生物科技時期。它包含了農業的耕作、家禽牲畜的飼養、藥用動植物採集與萃取、食品工業上的釀造技術。
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可說是近代的生物科技時期,以抗生素盤尼西林的量產技術為開端,利用突變微生物的超高生產力,與能抗雜菌污染的的大型發酵槽,進行抗生素、檸檬酸(有機酸)、味精(胺基酸)、酵素、飼料用酵母等大量生產。1953年美國的生物學家華生(James Watson)與英國的物理學家克里克(Francis Crick)一起發表了DNA(去氧核醣核酸)的物理結構,揭露了生物遺傳物質染色體的分子層次上的結構,開啟了1970年代初期分子遺傳生物學蓬勃發展的一頁。這時期可說是新生物科技的時期,包括基因重組(DNA recombination)與選殖(cloning)、細胞融合(cell fusion)、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蛋白質工程、組織培養與生物反應器等技術,這些突破性的發展與應用,創造了美國生物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新藥開發需經過12-15年,臨床前最少評估5000個線索化合物,其中5個進入臨床試驗,平均一個通過獲准,可能花費5億元。
製藥工業為何發展生物科技呢?是要增加藥物開發的標的、提昇開發藥物的品質、縮短藥物開發的時程、提高藥物開發成功的的機會。我國主要生技藥品市場很小,大概只有3000萬美元,跟大陸比,據我們估計,約有4.8億元。而中國大陸生技藥品發展,在上游研發階段與先進國家差距約5年,而下游製造生產方面則落差在10年左右。1995年,大陸生技藥品之產值約1億美元,目前已有8種產品核准上市。估計至2000年,在北京、上海及廣州三地之生技藥品產值可達438億美元。
肆、生物科技的製造技術
生物科技的製造技術是一種技術層次上的概念,可應用於各類傳統產業及新興領域,因之產業之界分點不易區分與判定。從廣義上的觀點生技產業依下表可大致區分成下列幾個大項:1.製藥/醫用生物技術人類用藥、新藥、中草藥、製劑、原料藥、生化合成、天然物、醫療器材、檢驗試劑、生物晶片、疫苗、製劑、生物材料、組織/細胞/微生物培養生物技術產業應用範圍很廣。像做藥、試劑、農業生技、特用化學品、食品、海洋生技、環保生技……等。美國的生技產品有多大,約有300多億,這之中藥品最多,雖然也有用到各個方面,但是最後附加價值最高的還是藥品。2.農業生物技術 傳統農業認為農業之處理對象如五穀、雜糧至動物等都是生物,因此傳統農業即是生物技術產業。國科會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計畫所規畫七大領域中,則以產業對象標定生物技術。只要合乎其標定產業名稱,不論其研究內容是否與生物技術相關,均可包括於生物技術之範疇。例如文心蘭為其領域內之產業,因此關於文心蘭之開花生理研究與耐熱品種選育,都是生物技術。因為金線蓮為列舉內之產業,因此金線蓮栽培方式改進也是生物技術。山藥為列舉內產業,原來食品科技中利用擠壓技術處理山藥也算是生物技術。
農業生物技術之解釋與定義是如此方便,難怪農業生技可被視為農業傳統產業脫胎換骨的另一個方便門。國內農業外銷產值最高為蘭花,因為其種苗來自組織培養苗,為生物技術之沿伸應用產業,因此許多企業紛紛成立生技公司從事蘭花生產。而此蘭花產業是目前為一有商業規模,有產值的生技產業。
3.食品與特化生物技術:醱酵製品、一般保健、建康食品、色素、香料、調味料、保養品、化妝品、檢驗試劑、天然抽出物、生化合成。從植物、動物、微生物萃取、提煉、純化一些化妝品的有效成分如:兒茶素、玻尿酸、熊果素、麴酸、維他命E、維他命C、膠原蛋白或是一些寡胜肽等等,生物科技在化妝品工業的應用是越來越普遍,而生物科技產業與化妝品產業也越來越密不可分了。最近台灣有許多生物科技產業投入化妝品工業就可以得到證實這一趨勢。4.資源與環境生物技術
利用生物技術預防、阻止和逆轉環境惡化,以加強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的措施。利用生物技術培育能生產塑料的生物和細菌,最大優點是易於降解,生產時耗能少,不污染環境。日本和德國的科學家則想直接通過細胞來生產塑料,他們把多種細菌聚合物的基因組合植入某種細菌中,使這種細菌能高效地生產出多功能塑料,甚至有可能生產出代替橡膠的、超韌性的、可被人體吸收的塑料。
德國格丁根大學的科學家利用細菌生產的聚合物,可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極易降解,其垃圾可作為植物肥料回歸自然。科學家們認為,用土豆、甜菜、玉米等作為大量生產塑料,需要的僅僅是陽光和水,這有利於緩解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和環境災難。還有些微生物,不僅能降解石油及其衍生物、金屬離子、農藥等工農業污染物,甚至連放射性核廢料,極毒的化學物質都能降解。
美國一家生化公司的科學家,培育出了能降解極毒化學物質多氯代聯苯(PCB)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能將這種工業廢棄物中常見的毒物分解為水、二氧化碳和無害的單細胞物質。
5.週邊支援與服務業 原料、試藥、耗材、儀器、檢驗鑑定、委託研發、製造代工、技術平台服務、技術顧問、生技資訊提供、系統整合顧問、臨床實驗及數據整合報告代理、專利認證服務、行銷通路代理、其他類服務 由於生物技術的應用範圍廣及分類歧異,可導入及結合生物科技的產業又極為眾多,大多是在其製造或技術應用層面上涉及生物體,其中又以醫藥、農業及食品為核心,但不代表這些既有產業皆完全包含於生技產業之內。再加上國內對於生物科技的定義與內涵並非十分清楚明確,因此造成大眾對於生物科技的一些誤解,魚目混珠的現象更是常見。
伍、生物科技的發展趨勢
生物科技發展性是世界的潮流與國際趨勢,世界先進國家,無不積極投入生物科技研發,並發展出相關的生物科技產業;而廣泛的應用,也造就無限商機。生物科技可應用在不同的相關產業,且單一生技產品亦可廣泛被使用,所衍生出的商機可觀;生物科技的技術性高,競爭力大:生物科技技術層面門檻高,同行跟進不易,對提升產業競爭力有重大幫助;而且生物科技報酬率高,回收期長:具有高獲利、長期回收特性的特點,已成為產業和投資大眾熱門的選擇;同時更是健康環保,企業轉型。從事重視人體健康和環境保護的生物科技,可助企業轉型,擺脫傳統產業高污染的企業形象。
生物科技可以改進傳統生產程序及提升生活品質之整合性科學技術。開發中國家的生物科技技術在資源與規模的限制下,它的策略是防禦性的,來維繫既有民生產業和發揚傳統利基,亦因能以小搏大,將富區隔性的、具特色的開發成果貢獻世界和人類,不僅因其對人類未來生活型態的影響即為深遠,更重要的是其在產業上的應用價值,應用範圍涉及醫藥保健、食品產業、農業、特化品產業、能源產業以及環境污染防治…..等,是以世界先進國家,無不將生物技術列為國家重點科技,積極開發生物科技,而生物技術產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之科技之一。
生物科技是一個跨學門的新興研究領域,它包括了生物、化學和工程三大科學領域,它的應用範圍涵蓋了農業、製藥工業、特化工業和環保工業等。由於生物科技產業對於人類未來的生活、健康、和環境品質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它已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最具有發展潛力的高科技產業之基礎。生物科技產業是屬於技術密集、高附加價值、省能源和低污染的產業,因此極適合我國發展。陸、生物科技產業的特徵 生物科技產業所應用的技術,操作的對象是有生命的,會造成了不確定性的增加,使得一項發明商品化的過程相對緩慢,最終使產品生命週期較長。此外,如食品和製藥產業,因為所開發的商品是要給消費者吃下肚的,所以政府法規的要求就特別嚴格。例如Procter & Gamble的人造脂肪Olestra,1959開始研究,1971首次向美國FDA申請,1996年才得到許可上市。 反觀資訊科技產業,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在這個領域最核心的價值就是要「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台積電的製程幾個月就進步一階段;他們的目標十分明確,開發的對象是沒有生命的矽晶圓,產品的瑕疵也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政府不用對其產品的上市做嚴格又繁瑣的試驗,他們的效率就可由此展現。 觀察生物科技產業與資訊科技產業,並加以比較後,我們可以將生物科技產業的特色歸納如下:1.生物科技產業仍處於萌芽時期。2.生物科技產業的研發是建立在紮實的基礎研究上。3.生物科技產業商品化的時程很長,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4.生物科技產業的產品與製程會受到政府嚴格的管制。
柒、台灣發展科技隱憂
台灣生物科技人才可達到世界級水平的人選不多。 據台灣媒體報道,近年人才不斷外流,使得生物科技人才在青壯年階段出現斷層。政治不穩定,朝野紛爭阻擾科技及經濟發展。 設計及系統整合能力有待加強。台灣發展生物技術, 似乎也不免落入民急官不急的狀況中, 未來農委會的企圖心, 主導力如何, 各相關單位的分工, 整合, 恐怕都是下一階段拼生物科技的結構性隱憂. 人類應用科學與科技創造更美好的生存環境,但科技的無限發展也為人類帶來不可預知的隱憂。尤其,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生物科技的世紀,基因改造所開闢的世界,比電腦科技的影響更巨,人類有可能變成被改造過標準化的有機活體,甚至可量化生產。 二十一世紀的生物醫學及生物科技發展必然是團隊合作及資訊開放掛帥,像中國大陸及台灣部分領導人的封閉及老大心態,必然在快速發展的生物科技中被淘汰。台灣的生物醫學研究學術單位彼此之間缺少整合,無法展現學術實力,這是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的最大隱憂。如何整合台灣生物醫學研究的上、中、下游,強化核心實驗室及技術,是發展台灣生物科技的最重要課題。
捌、生物科技的省思(一)、生物科技的省思---基因體解碼 2001年,科學家完成了第一份人類基因體草圖,這個消息令人十分振奮,表示我們又向揭開生命之謎的道路邁進了一大步。假若在往後,能夠徹底瞭解所有基因的功能,那麼人類是否有權力去扮演上帝的角色,干預自然力量來締造或改造生命呢? 生物科技在醫療、農業等方面的成就,諸多的新構想就令人咋舌稱奇了,很難去想像未來還會出現什麼挑戰人類道德思維的東西。有些人認為,在基因解碼後的時代,基因的優劣將決定一切!然而他們卻忽視了後天環境的力量,環境與教育其實更會帶給人莫大的影響!科技發展的目的,就是在於給予人類更美好、更舒適的生活。但是當科技在單向的發展後,卻也無意間地造成人類在價值觀和思維方面的偏差,這便是科學發展的歷程中,常未能兼顧發展人文素養所造成的隱憂。(二)、生物科技的省思---個人隱私權 有了生物科技的幫助,使得診斷疾病的技術大幅地提升了,我們甚至可以準確地檢查或預知一些未來可能會有的疾病,但您可曾想過,這些私密個人的健康資料,若落入了他人手中,像您的老闆或保險公司,他們會不會就此對您的權益打歪腦筋呢? 此外,在保全方面,隨著聲紋、指紋辨識系統的誕生,DNA辨識儼然也將成為一種趨勢,但您放心將您的生命訊息就這樣拿出來亮相嗎?會不會有一天,也像信用卡一樣遭到盜拷及盜用呢? (三)、生物科技的省思---代理孕母與複製人類 「代理孕母」是建基在人工授精與試管嬰兒技術而來的生殖應用,而製造「複製人」亦需要使用到試管嬰兒的相關技術。故體外受精所造成的問題,顯然也能於「代理孕母」與「複製人」課題中發現。對於天主創造工程的逾越、對婚姻生活中父母身分的破壞等,代理孕母與複製人所產生的問題可說又更加嚴重。由此可見,代理孕母與複制人是生殖科技非人化發展的更進一步路程。
「代理孕母」在台灣、香港及世界各地,都是引起各界關注的倫理問題。它不能只被界定為醫療科技的糾紛,事實上它是應用科技改變人的生殖行為。而且,此種改變除了對母權、母職及親子關係產生衝擊外,更侵犯了女性及嬰兒的人性尊嚴,違反婚姻及家庭的客觀真理。因此,所有追求真理並關心人類前途之人,都應注意到不能只是修定法令,來解決問題。
每一個新生命的來臨,都是天主恩賜人的禮物,是具有人性尊嚴的位格生命,需在父母最深刻的愛中被孕育及照顧,無法借由第三者來達成。同時,只有盡力避免第三者介入婚姻關係,才符合夫婦成為一體的許諾;也只有經由夫婦性愛結合而孕育的個體生命,才是「愛的給予」與「生命的給予」交織而成的結晶。
對於複製人科技的相關道德與宗教原則之反省,指出複製人的科技在三個層次上嚴重失調。首先,它違反了為人父母的尊嚴,以及人類的家庭本性;第二,它有損人類的靈性尊嚴;最後,它違反人類受孕過程的尊嚴。我們了解當今世界,或許大多數人忽略或質疑這些事實,尤其是夫妻愛的性行為、受孕及建立家庭之愛間的關連。但不管人們接受與否,自然歷史法則終會是:若忽略受孕過程中應該尊重人的靈性與家庭本性,家庭和個人的靈性尊嚴無疑將會逐漸被破壞。
科學家們對於複製人類的理由,有克服不孕、避免遺傳疾病、器官移植、重現已逝的親人等,這些立場都算是正當的。但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則是基於一些倫理道德的考量,已經明文禁止有關複製人的各種實驗,宗教界也提出了許多嚴正的呼籲,希望人類能放慢腳步,因為有誰能夠預料到這種科技文明的結果,是好還是壞呢?(四)、生物科技的省思-基因改造生物 基因改造生物Gene-Modified Oragnism簡稱GMO。藉由生物技術,我們已經可以將一些重要的經濟作物如: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等,變得更耐旱、耐霜害、抗蟲害及更有營養等;而您可能不太相信,如今這些作物的基因改良,正如火如荼地在實驗室中進行著!或許有一天,人類嚴重的糧食問題將藉此有效地解決。
這些能夠適應惡劣環境的基因,在生物體之間流動,有一天可能意外地送給了雜草,使得雜草更難於應付?這些基因改造作物能對害蟲產生毒性,人類若是吃太多一樣會中毒?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目前仍無確切的數據去證實,基因改造作物對自然生態的影響是長遠的,總要經過許多年之後,才能看到真正的結果。 在1999年時,美國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一位讀者用基因改造玉米的花粉,餵食大樺斑蝶的幼蟲,沒想到4天後卻造成幼蟲的死亡!這個結果實在令人驚愕,雖然至今仍有許多爭議存在,但不容懷疑的是,人類在致力於改善生活品質的同時,也該對其他生物的生存權益多一份設想。(五)、生物科技的省思---胚胎幹細胞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增殖、自我修復、大量製造及分化後代能力的細胞。這項能力被科學家認為,在未來的日子裡,可望被應用於治療癌症、帕金森氏症、中風、心臟病等多項疾病以及組織器官再生上,所以在目前的生物醫學界上,已經引起多方的注意與討論。 有了幹細胞技術,或許可以為許多不治之症的病人,燃起一道重生的曙光。然而胚胎幹細胞的發展與應用,相對地也引起了一些負面的爭議,如非法墮胎的道德問題、複製人或因此而製造出新品種的人類等,這些都曾引起了社會大眾的疑慮。 對人類而言,生命是有其尊嚴的,理當受到法律、社會的重視與保護,今天若只是將胚胎視為一種醫療的工具,這樣的立場是否合乎人類社會的倫理觀呢?讓我們一起來好好地思考吧! (六)、生物科技的省思---生物多樣性 生物科技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根據科學家計算,約每1000至10000種植物中,就有一種可以用來治病。但這些植物消失的速度,卻遠比人類發現它們療效的速度快的多!所以當我們在這些豐富的物種中找到了特殊的基因後,就可以用生物技術將它轉殖或保存下來,製造出利於人類的基因改造作物。但是不幸地是,有些基因改造作物卻也無意間,削弱了野生物種在天然環境中的競爭力,讓族群的變異性降低,生物多樣性也就跟著慢慢地消失了。(柒)、生物科技的省思-生物武器
我們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生物科技其實就像是一把雙面刃!生物技術對於人類社會而言,帶來了不少好處,但如果有一天,人類開始將這種高科技技術,用於發展可怕的生物武器,您能夠想像那會給萬物生靈帶來多大的危害嗎?物理大師愛因斯坦,從發表精湛的相對論到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這之間他是否曾預見了科技除了可以發明核能解決人類的能源危機,竟也能發展為可怕的核子武器殘害人類自己?
生物科技精進,在物資缺乏的貧窮國家,生化武器可以說是他們的原子彈,且今日恐怖主義橫行,我們更難去防止生物科技走向不正當的用途,只能祈禱人類間能培養出高度智慧與默契,以避免未來變成一個災難的世界!
玖、生物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其技術是多面性的,包括重組基因、細胞融合、生殖科技、酵素技術、化學工程、免疫技術、電子、化工等。生物科技的發展,不單是重要的產業,更會影響到整個環境生態、人類福祉和倫理。如醫療發展可研究人類的基因,以掌握各種遺傳疾病的原因,增加檢測的快捷,最終可以達到基因治療的目的,就是說把正常的基因送回有缺陷的病人體中。因為基因的偵測、治療許多仍在開發中,都是很耗成本的,所以經濟能力強和弱的人們可能會有差別的地位。
人類的基因體(整套染色體的研究)完成後,人類智慧、美醜等都可能受到人為的掌控。生物醫學晶片的發展使得偵測更快捷,那是將疾病的特殊標記基因和電子工學結合的成果,可以快速偵測疾病(如癌症),可以一次偵測許多項目,當然除了人類的疾病外,也可用在動物、植物或其他特定生物、基因、或者基因表現物的偵測。生物技術大部份的人第一個想法會認為生物技術指的是基因重組、藥物開發、複製動物、基因轉殖植物等近年來所開發的新技術,但其實生物技術的應用存在於人類歷史中已有數千年之久,並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100多年前,微生物培養以及蛋白質萃取、純化技術的發展,為當時的生物研究開創了一個新的途徑,而1928年Alexander Fleming由黴菌中分離出盤尼西林(Penicillin),並發現其具有抑制細菌生長的功能。在盤尼西林的發現之後,抗生素研究迅速發展,並應用於醫學治療上,成功地治癒了許多當時被認為是絕症的疾病。抗生素的發展,使生物技術的應用由以往的農業及食品開發,進展到醫學研究與應用的新領域。 1990年人類基因體計畫展開,衍生出基因體學、蛋白體學以及基因藥物學等領域,帶動生物科技發展的另一波熱潮。研究人員試圖以基因體的相關研究,了解人類生、老、病、死的成因,進而解決人類疾病、老化等相關問題;而專家預測,依據目前生物技術的發展進度,在2050年後,將可順利解決目前已知的各種疾病,並可提升人類的平均壽命至90歲以上。 生物科技可以改進傳統生產程序及提升生活品質之整合性科學技術。開發中國家的生物科技技術在資源與規模的限制下,它的策略是防禦性的,來維繫既有民生產業和發揚傳統利基,亦因能以小搏大,將富區隔性的、具特色的開發成果貢獻世界和人類,不僅因其對人類未來生活型態的影響即為深遠,更重要的是其在產業上的應用價值,應用範圍涉及醫藥保健、食品產業、農業、特化品產業、能源產業以及環境污染防治…..等,是以世界先進國家,無不將生物技術列為國家重點科技,積極開發生物科技,而生物技術產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之科技之一。
拾、結論 生物科技在台灣學界需要真正的技術,政府則盡量鬆綁不合時宜的法規並營造自由活力的創業環境。產業界應盡量增加研發及市場之資訊來源,投資者已必須明白生物科技行業之特性,風險及較長的回收期。生物科技是指生命科學與資訊科技等專業領域的特長來進行跨領域整合性的研究。
生物科技的急速發展,許多過去的「科幻」,今日已逐漸的出現,且人們對未來的發展也充滿了信心與期待,因此約略可以「昨日之夢、今日之寶、明日之星」來形容「生物科技」,21世紀也因而被宣稱是「生物科技」的時代。
參考文獻

教育部社教博識網 http://wise.edu.tw/2008_ne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www.nmns.edu.tw/
周金柱(2001)。生物科技之發展與在環境保護上之應用。環境檢驗,38,34-38。
消基會(2005)。半數以上的豆製品含基因改造成份,台北市: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康軒文教事業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自然課本第九冊,台北:康軒文教。
陸之琳(1996)。生物科技和農業發展的未來。蔗報,64(12),8-9。
麥愛堂(2000)。第五場生物多樣性研究規劃研討會討論記錄。2000年1月15日,取自http://bc.zo.ntu.edu.tw/proj-200011/appendix2-7.htm
黃仁德、姜樹翰(2001)。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的展望與區位選擇。經濟情勢評論,7(1),90-119。
蔡篤堅 1998,〈代理孕母法規新探─由衛生署長之施政理念談起〉,《應用倫理學通訊》第7 期。
尉遲淦 1998,〈從基督宗教觀點看代理孕母的問題〉《應用倫理學通訊》第7 期。
趙沛鐸 1998,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中的宗教觀,《東吳社會學報》第七期。
范 雲
2000a 高科技風險:科學與社會之多元與共識問題,《思與言》第38 卷第3期。
2000b 基因科技風險全球化趨勢,《科學月刊》第31 卷第11 期。
2000d,〈生物科技產業與社會風險:遲滯型高科技風險社會〉,台灣社會研究
季刊,2000 年9 月號。
蔡麗娟譯,「生物科技大商機」,(聯經出版公司,2001)謝銘洋,「生物技術之智慧財產權保護」,1-15,發表於基因科技的倫理、法律與社會議題學術研討會,(2001/5/26)顏厥安,「生物科技之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問題簡介」,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二期,5-9 (1999/04)顏厥安,「財產、人格,還是資訊?論人類基因的法律地位」,31:1,台大法學論叢,1- 24 (2002)‧蘇遠志,「基因改造食品之管理與檢驗」,發表於第六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2001/1/15)「基因科技的人文議題」,(時報文教基金會,2001)「生物科技產業年鑑」,(經濟部,2000)「生物科技事業發展 – 全球主要生物科技發展即可移轉技術調查」,經濟部科技專案成果(2000)「生物科技事業發展 – 美國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策略佈局分析」,經濟部科技專案成果(2000)

1 則留言: